关灯
护眼
字体:

林氏荣华(263)+番外

苏章拆开信道:“林家现在日子不好过,这是打算另找出路呢。”

他合上信叹道:“三十年过去了,陛下不会再在意林家子弟是否从军,而林家也就能借着老辈留下的情分扶持一下族中子弟了。”

千户不太懂,但他对这些走后门的人还是不太看得上,问道:“那这个怎么安排,也送去前线?”

“先放到新兵营里练练吧,”苏章笑道:“这个不急,看他的表现,尽量别让他上前锋。若是好就放到前线,若是不得用就放到后勤吧。”

和前面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安排。

千户看了眼将军桌上的信,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

前段时间来投奔的林信可是只在新兵营里呆了三天就被丢到了前锋营,据说这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不少人头,照这个态势下去,不到两个月他就能升任队长了。

手底下管着人,那立的功劳可是不一样的,在将军的眼皮子底下没人敢占他的功劳,那小子只要能活下去就有大出息。

千户羡慕嫉妒恨,他熬到这个位置可花了不少年,刚开始两年,不管他砍多少人头都算不到他头上。

哪像这些有靠山的,一进来就能立功。

千户心气有些不顺,但想到军队里的其他几个人,又压下了脾气,算了,好歹林信还是靠自个的本事升迁,他就算嫉妒却是服气的,不想住在隔壁营帐的那几位,简直是来这里游山玩水,坐着等军功的。

就不知这新送来的这位是属于哪种?

林佶自然也属于要靠真本事上位的,林清婉在信中说得很清楚,只是拜托苏章帮忙照看,别叫人欺负了他去,其他的事顺其自然。

这封信的内容和上封信的相差不大,但苏章却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同,林信拿来的信中多了温度,林清婉话里话外都有对他的欣赏和寄托。

加之对方还随身带了个护卫,苏章便知道他是林清婉重点培养的人。

待遇自然也不一样。

所以林信一来就去了先锋营,第四天就上了前线,能不能活下来就靠他的本事。

活下来了,他便提拔对方,牺牲了,朝廷不过多一个通知阵亡的公文。

林润派来的家丁只能将林佶护送到军营外,看着他入了军营,家丁们便开始离开。

这里是战场,还是在南汉,他们并不想久待。

林佶满是忐忑的跟着人入营,却并没有见到苏将军,而是直接进了新兵营。

他心中更是不安,也不知苏将军收到他的信没有,这是他的安排,还是底下的人私底下安排的。

还有林信不知在何处,他们同在苏将军手下,应该会碰面吧?

林佶开始了自己的军营生活,而在苏州的林佑也有了进展。

抄写先祖笔记给他的感悟不少,而且这些笔记林清婉都看过,姑侄俩便有了聊天的话题。

每次林佑抄累了往外走一走都能找到和林清婉搭腔的话。

林清婉也不再让他总抄书,而是时不时的把他带在身边。

正值开春,万物复苏,麦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林清婉问他可知道小麦是怎么种成的。

这个,林佑还真不知道。

林清婉就笑道:“你以后的目标是出仕,身为父母官怎么能不知道农桑之事呢?你看我祖父和父亲,他们是那么大的官儿,可每年春耕都是要亲自下地的。”

林佑想到近来抄到的笔记中有林颍犁地的内容,一时羞愧不已,“姑姑说得对,小侄会注意的。”

他说会注意便是真的去注意,每天都去地里看人劳作,边撸了袖子下地帮忙拔草,边问一下耕种上的事情。

等把草除得差不多了,稻种也该播了。

地里到处是犁田的人,林清婉甚至在别院里的河边开了一小块地,然后带着他和林玉滨亲自下地播种。

林清婉道:“这种地的学问大着呢,并不是种活了就好了。以前并没有五谷,祖先们以狩猎为生,但有人学会了种植,又发现了五谷,这才有了定居,有了可以耕种生产的粮食。”

“一开始的人并不知种子撒下去的密度,更不知稻种播撒后要插秧长得更快更好,产量更不必说,”林清婉道:“这一切都是先祖们慢慢摸索出来的。”

林清婉笑道:“我是不指望你们能够提高产量,或是培育出什么好品种的,只要你们不做睁眼瞎就行。这粮食才是世间大事,要事!”

第142章 攻击

在林清婉带着林佑和林玉滨下地时,远在京城的皇帝也正带着大臣和皇子们在犁地。

皇帝重视农桑,除了开犁日祭祀天地和下地扶犁外,到了真正下种的日子他也会下地耕作的。

臣子和皇子们表示重视,自然也要跟着一起撸袖子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