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地主(645)+番外

朗朗和暖暖就要轻松得多,木兰和李石都不拘束他们,他们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让夫妻俩没想到的是,朗朗和暖暖竟如此自律,虽然也哭着说“好累,好累”但见哥哥们出去的时候还是挎着小篮子跟着。

一边哭一边回头看,眼巴巴的看着木兰,只希望木兰给哥哥们放假,他也能休息一天。

木兰倒是心硬的没松口,李石却差点心软答应了。

看着几个孩子在地里热火朝天的干活,李石转身回书房去看他的医书去了,他觉得眼不见,心就不软,还是让他们自己在这里劳作吧。

木兰想了想,就让秋果搬了一大壶酸梅汤过来,用井水冰着,她就坐在树底下看着他们,热了,累了就上来休息一番,喝一碗酸梅汤解暑。

阳阳整个人都晒成了黑炭,再看天天白皙的皮肤,阳阳不服气道:“明明是我长得像父亲,怎么这晒黑的本事却遗传到母亲这边来了?”

木兰瞬间黑脸。

她和李石,一同去晒太阳,回来她会变黑,李石却一点影响也没有。

阳阳啧啧称奇的摸了摸天天的脸,道:“你明明长得像母亲,却和父亲一样晒不黑,不过我一点也不羡慕你。”

李旭明大笑道:“三哥,你要是说这话不是用酸溜溜的语气说我们就信你。”

大家顿时都笑起来。

木兰抬头去看天,指着边角的一大片乌云道:“看,那一片是有雨的云,不知道会不会被风吹到这里来,你们回去牵牛车过来将已经割好的稻谷运回去。”

阳阳眼黑了一下,“这么多啊。”

“娘帮你们。”说着挽起袖子,踢了踢阳阳的屁股,“还不快回去。”

阳阳只好无奈的起身。

短短七天,几个孩子都稳重了不少,从那时起,他们吃饭再不敢剩下太多的米粒,也都知道了农民之苦,何况,母亲说过,这还只是在收获,前面经历过了耕地,播种,除草,除虫,施肥等各种环节,哪一环都不比现在轻松。

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每一年播种及收获的时候他们不论身在何处,都会亲自下地,以亲自体会农民的那种辛劳,他们会自问自己,是否对得起百姓,对得起付出如此辛劳的农民。

☆、577.第577章 驾崩

李石从梦中惊醒,听到城中隐隐绰绰传来的钟声,不由坐直了身子,木兰也醒过来,迷糊了一下,突然就爬起来,惊疑的问道:“钟声响了?敲了几下?”

李石面色凝重,“九下。”

木兰沉默下来。

李石却觉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当初他在中秋夜宴上看到皇帝,本就已是强弩之末,能活半年已算是不错了,结果他不仅活过了那个冬季,还熬过了春季和夏季,恐怕宫中的御医也是费劲了心思。

“起来吧,让大家准备好麻布,明日一早将麻衣换上,府里凡是着红的地方也要盖上麻布。”李石起身穿衣。

反正也睡不着了,木兰也起身。

想到这一位皇帝就这么死了,木兰很是怅然,“皇上,还是很好的。”

李石点头,“这位皇帝的确不错。”

李江与傅氏,苏文与王氏,李毅和婷婷,甚至李彬他们也都起来了,打发了家里几个小的去睡觉,见王银玲挺着个大肚子,就道:“你赶紧回去吧,再有两日就要生了,这些事交给他们就好,小彬,你扶着你媳妇回去。”

王银玲就行了一礼,这才有些磕磕碰碰的在李彬的搀扶下往房间去。

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预产期本来就在这几天,却突然遇到皇帝驾崩,难免有些慌乱。

李彬扶着她回去,安慰她道:“没事的,没事的,就算今日孩子出生了,也不大碍。”

王银玲横了他一眼,道:“那怎么行,到底是在丧期。”孩子不能做洗三和满月也就算了,只怕连百日也不能做。

李彬则不在意的道:“消息能到钱塘,太子肯定都已经登基了,孩子的百日肯定能做的。”

李彬说的没错,皇帝是二十五天前驾崩的,驾崩之后,朝中重臣进宫,禁卫军防守京城,这才敲钟通告,各位皇子嫔妃才开始哭灵。

而太子一边安排人通知各州县,一边准备皇帝出殡以及他登基的事。

五天后,太子登基,他的几个嫡兄弟被约束在令堂里守灵,他几个庶出的弟弟却被拉到礼部帮忙。

新皇对几个先皇留下的皇子的态度鲜明无比。

不过朝中的大臣们都表示理解,毕竟,太子的几位嫡出弟弟可都干过刺杀太子和拉太子下马的事,而太子的几位庶出弟弟就要老实得多。

也许是因为自己与那个皇位无缘,所以这几位嫔妃所出的皇子都听话无比,加上太子温和,又年长他们许多,两边的关系还算不错。

之前先帝在的时候都不允许皇子们参政,现在先皇驾崩,新皇直接任用了几位年纪轻的皇子,这对皇子们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讯号。

几位皇子都卯足了劲儿表现,至于太子的三位嫡出弟弟,他们的心情则是外人不能体会的了。

新任太后倒是想为另外三个儿子张目,只是想到先帝临终前的警告,太后到底按压下心中想法,三位皇子见状,更加萎靡。

不过二皇子与三皇子还好些,自当年事后,他们被关在宗人府里差不多两年,出来后也差不多磨平了性子,加上心中对太子的愧疚,现在也更加没了斗志。

四皇子却很难捱。

不过此时太子没时间考虑他的心情,因为他很忙。

新皇登基,北方蛮族蠢蠢欲动,皇帝感觉不好的时候已将兵权交给赖五,让他守好北方边疆,就算如此,这几天的冲突也在不断升级。

加上他登基伊始,许多事务要处理,也就没时间去考虑兄弟们的感受了。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了,却正好在先帝驾崩不久,所以被取消了。

可是想到新皇登基需要开恩科,新皇干脆通知秋闱照常举行,这一科的举子依然算在先帝年号之中。

朝中臣子纷纷赞扬皇帝孝顺。

皇帝随后又下令,民间三月不得有嫁娶,宴请等活动,自己也主动搬到乾清宫守孝。

在钱塘的李家人,他们在天明的时候就派人进城去打听,李江很快就回来,道:“安知府说他也是半夜收到的消息,然后就紧急敲钟了,”李江看了一眼波澜不动的李毅,暗暗点头,道:“新皇并没有取笑科举,反而发令照常进行,小毅,如今还有不到一月的期限,最近你就好好备考吧。”

李毅松了一口气,点头应下。

他面上虽然平淡,但心里是紧张的,他已经错过了一次秋闱,若是这次再错过,那就要等到恩科了,他的岁数在众考生中看着不大,但乡试之后还有会试,谁也不知道会试他能否通过,若是不能就要再等三年。

李毅的性子就算被磨得再平静,此时也难免有些不甘。

这条政令对他来说无疑是如三伏天的冰水。

不仅李毅,李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江想着起复的事,他与李石道:“大哥,先帝当初让我回乡教书,不知是想按下我,还是想留给新皇用,我想去走动一番,若能起复,我们家也能安稳一些。”

如今李家和苏家在府城的地位有些尴尬。

他们李家好歹是出二品大员的,偏李江和苏文现在都赋闲在家,往日的宴会虽然会请俩人,却很少能将李家摆在那个位置上。

李石沉吟片刻,摇头道:“还是再等等吧,太急了,若是先帝留下你是为了给新皇用,你如此表现,新皇只怕要失望了。”

因为有中秋夜宴在,李石有八成的把握,先帝就是要重用李江的意思。

可如今先帝已逝,真正拿主意的是新皇。

李石想到他与新皇的那点交情,只希望能刷刷新皇的好感度。

李江听了李石的话,暂且按捺下心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去书院教书。

就是安知府也不由问起此事,隐晦的表示可以代为上表。

李江客气的拒绝,“此事不急,先帝既然让我在此教书,那我就多教两年书就是。”

安知府却以为李江已经走通了门路,笑盈盈的道:“以李大人的本事,教书岂不是屈才了?只怕不日就要高深了,到时李大人可不要忘了老友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