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是恶毒正妻(重生)(112)

兄弟情分,到底是生疏了。

三房那边咬定了是刘氏胡言乱语的,老三还亲自赔礼道歉了,他能怎么办?一家子兄弟,只得顺着那个台阶下了,不然该说他得理不绕人了。

毕竟人都把刘氏送庙里头了,他们还能揪着不放不成?

柳氏听说了后倒是念叨了几回,不大甘心,说是早知道刘氏要被送走,她踹门进去后就该多甩上两下的,现在三房已经处置了,她也没由头再挑事儿了。

姜景听他说,陪着吃了几杯酒。

姜淮问:“大哥,你伤好了?’’

姜景默了默,道:“已大好了。’’

“那咱们什么时候回府去。’’

这回姜景顿了顿才开口:“不急,营中还有些事要忙活。’’

姜景跟老爷子为了抬平妻的事不欢而散后认真思索了一番,其实他倒不是觉得老爷子不该抬,但不能在这个时候抬,老太太才被禁足了多久?且,老太太再不是那还是姜家老夫人,抬平妻这事儿本就要她点头同意。

再不济,老太太还有他跟二弟呢。老爷子这样做把老太太的面儿放哪里?把他们兄弟的面儿放哪儿?

姜景还记得闹了不欢后老爷子强硬的态度,说他承了伯位后翅膀就开始硬了,现在连他这个当爹的都能反驳了,还说什么这伯位他能给也能请旨给收回来。

姜景当时心头就憋了口气儿。哪怕没这个伯位,他还能挣不出一份前程来不成?

再有以他现在的身子骨,也着实不适合回府去,不说别的,一个田姨娘,一个梁五就火急火燎的等着他呢。

姜淮也不非压扭着他回去,兄弟俩吃了酒,赶在军营要关门了姜淮才回了府。他回去后还派人给卫莺那边报了个信,说了姜景的情形。

卫莺就回了句:“知道了。’’

把人给打发了。

弄得姜淮都暗地里嘀咕两句,说现在大嫂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这么冷淡,竟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刘氏被送到了城外庙里头两月,三房没了这个主事的,三爷姜坤又天天在外头跑,连月姨娘都低调得很,府上一下就静了下来。

夏至过了不久便是乞巧节。

城里热闹得很,大街小巷的姑娘们都穿戴得漂漂亮亮的,到了晚上,华灯初上时,更是热闹得很,家里也摆了糖果祭拜,一是祈愿早日找到如意郎君,二是祈愿心灵手巧,姜家没有适龄的姑娘,三房两个庶女也还小,便没有在府中设案。

八月仲秋前一日,刘氏从庙里被接了回来,这天儿已经凉下来了,卫莺院子里的冰盆也早早撤了下去,菱形的窗户半开着,还能见到丫头们扫落叶的身影。

还没有立秋,但转天树上就有不少叶子掉下来,小葫芦小床上的纱帐还没撤,这个天儿天气虽说凉了下来,但那蚊虫还有不少,一咬就是一个包,又红又大,卫莺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光是那驱蚊草便一日要熏上两回。

小葫芦八个月了,长得很快,胖乎乎的很是压手,上月开始,除了喂奶外,还开始给他添了别的吃食,都是大夫看过点了头的,他这么点的娃也用不着用那些昂贵大补的,只要把上等的香米熬成糊糊,或者直接磨成米粉,再有隔三岔五添点菜末之类的就不错,等他再大些,添的就更多。

不过到底孩子还太小,这些吃食都要十分细致,便是喂的时候也要慢慢的,小小的喂。

小葫芦也不挑食,吃起来津津有味儿的,有时候他吃完了见没人投喂还抓着卫莺的衣角叫唤两声儿,眼珠儿直盯着她手上,弄得卫莺笑了好些回,说自家这是个馋猫。

“夫人,这是厨房那边写的采买单子。’’安夏从外头进来,手上拿着单子请她过目。

仲秋是团圆节,上至皇宫,下到平头百姓家家都很是重视,半点不得马虎,刘氏儿昨儿被接回来卫莺也不意外。

这两月外头铺子的出息没人扣,姜家上上下下日子好过了不少,不过买卖不大好,一月也只有一万多俩银子,府上的花销倒是够,别的就不能了。

卫莺接了单子看了几眼,厨房那头的单子上写了一溜儿,瓜果点心都是次要,但上头的山珍海鱼、人参灵芝燕窝参汤之类的就让她眉心儿蹙得老紧了。

“这单子是谁做的?’’

光是采买这单子上的,没个三四千俩都下不来。

安夏道:“是大厨房那边做的,’’顿了顿,她又把听来的给说了说,“听说是月姨娘在老爷子跟前儿说的,说是家里一堆一堆事,正好趁着这团圆节过得热闹红火些把霉运给冲走。’’

热闹红火就是全捡贵的买了?

她就说这月姨娘也不是那起安分的,这不现在就开始上蹿下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