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莫欺少年穷(63)

作者: 清梦颐和 阅读记录

高公公接过奏折,快步递回给皇帝。

果然详尽!皇帝扫过奏折上的字,更加怒不可遏。“来人,把肃王带过来!逆子,逆子!”

二皇子一事已成为皇帝心病。君臣父子,君在前,父在后。成年的皇子虽是儿子,却也是皇权的威胁。皇帝决不允许有人危及帝位,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也绝不手软。

被罚幽闭的肃王,很快便被带到朝堂上。

“逆子!你可知罪!”皇帝气极,将奏折甩向第三子。

肃王捡起奏折一看,脸色骤变。忙跪下大喊:“父皇!儿臣冤枉!”

“皇上,此事非同小可,请皇上容肃王殿下细细禀明。”工部尚书上前一步,为肃王求情。

“江尚书慎言。”端王警告道,“本王记得您的幼子也在二弟手下罢。倒是怪不得如此维护。”话到最后越来越犀利。

“端王爷......”工部尚书开口欲辩解。

“好了,此事你心中有数。本王不欲多言。”端王未在此事上多做文章,他转头面向肃王,痛心疾首道:“三弟糊涂,竟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之事!”

“老三,朕问你。为何私购粮草?于幽州屯兵?”皇帝指着肃王发问,手臂都气得直发抖。

“购粮一事不假,可儿臣并未于幽州屯兵啊!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儿臣岂敢?!”肃王争辩道。

“三弟,证据确凿。你又何苦继续欺瞒父皇?”端王严词道,“二弟之事,你可是忘了?”

“大哥,我没有!”肃王面色焦急,忙否认,“父皇,父皇信我!儿臣万万不敢!”

皇帝怒气冲天,又被两个儿子吵得头疼。“来人!传朕的旨意,着人速去幽州,查明屯兵一事是否属实。另将肃王押入宗人府。不得私自会见任何人!”

“皇上!”高公公一声惊呼。众人抬头一看,却见皇帝竟直直倒下。

“父皇!”

“皇上!”

“传太医!”

各种声音混在一起,群臣乱作一团。

皇帝病倒,肃王被幽禁。于是乎,群臣隐隐以端王为首。端王自是得意。

“王爷,幽州那边已安排妥当。皇上生平最恶此事,肃王爷这下是再难翻身了。”苏行逸意味深长,道,“下官先行恭贺王爷,除一劲敌。”

端王喜不自胜,道:“贤弟功不可没,他日论功行赏,必少不了贤弟。”

“都是王爷深谋远虑,下官不敢居功。”

“皇上,您可算醒了。”高公公见皇帝醒来,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皇帝撑着身子,想坐起来。高公公立马上前搀扶,并往皇帝背后垫了个软枕。

皇帝靠坐在床上,疲弱无力。“幽州之事,可派人去了?”

“吏部李大人和监察院的袁大人已经动身去幽州了。”高公公回道。

他二人正直,倒令人放心。皇帝心中稍安,又问道:“王家那事查得怎么样?”

“那苏策确实乃王大人之子,真名是王玄策。”高公公顿了顿又道,“他在狱中喊冤。想面见陛下伸冤。”

皇帝沉吟片刻道:“派人将他接入宫中,朕要亲自召见。”随后又补充道:“暗中进行,别让人知道。”

半个时辰后,皇帝在侧殿见到了王家的唯一后人,那个和他父亲一样惊才绝艳的少年。

“草民王玄策参见皇上。”少年仪态举止得当,不卑不亢。皇帝心中暗自赞许。二十年前,他父亲王望舒摘得榜首,御前谢恩。皇帝依稀记得也是这般面如冠玉,仪态得体。

父子二人容貌相似,气质却略有不同,一个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另一个清冷漠然,内敛沉稳。恍惚间,两张脸似是重叠,皇帝不禁唏嘘。

“起来罢。”皇帝略一摆手。“听说你在狱中喊冤。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草民为肃王殿下喊冤!”少年的话语铿锵有力。

皇帝原以为他是要为自己喊冤,为王家阖府喊冤。却万万没想到竟是为自己的三儿子喊冤。

“此话何解?”皇帝不动声色问道。

“肃王爷知晓草民身世后,本欲移交刑部。但因怜惜王家只余草民一人,便动了恻隐之心。”少年沉声道,“草民自请前往江南调粮,肃王爷给了草民一个机会,等借粮归来,再向皇上禀明此事。”

王玄策言辞恳切,道:“肃王仁厚,错在草民。望皇上明鉴。若因此牵连了肃王爷,玄策万死难辞!”

老三知道当年王家被抄的缘由,若是动了恻隐之心,倒也说得过去。但——

“你可知今日早朝之上,左都御史弹劾肃王屯兵幽州,私购粮草?!”思及此处,皇帝不由动怒,语气也变得严厉。

“王爷至孝,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望皇上明察,其中定有误会!”王玄策为肃王辩解,“先前王爷提过,京中存粮短缺,江南借粮又并非易事。为稳妥起见,须另行购置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