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179)

作者: 凯歌鲁凯 阅读记录

张敬勤咽了口唾沫,高春兰把水递给了他。

“你听累了吧,白开水一样平淡的事。”

“我听着了,你接着说。”

“我开店开了两年多,这两年还了五六万。今天有个人闹到店里来,逼着我提前还钱,在店里吵了起来,搞得我一下午生意都没做。”

“难怪你开始声音那么低沉,我还以为你感冒了。”

“我还有很多故事,你听不听?”

“我听,你说。”

张敬勤继续说着人情冷暖的点点滴滴,这三年多里,一个高中生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这中间有多少的雨雪冰霜,恐怕是难以说尽的,心酸跟不易才是生活不会缺失的滋味!

高春兰被触动了,这是她第一次知道张敬勤风风火火的外表下的内心世界,突然间甚至有点怜惜他。不知什么时候,她像个哥们儿似的拍着他的肩膀给他鼓了鼓劲。

月亮升到了头顶,星星闪烁着在天空移动,堤岸上有人放起了孔明灯。时候不早了,歇凉的人开始渐渐散去。一阵风吹来,稍带了凉意。

“有点凉了吧?”

“还好。”

“怎么不知不觉你就讲了很长时间,你困了吗?”

“咱们回去吧。”

张敬勤把高春兰拉了起来。

“腿都蹲麻了。”高春兰边伸展着边拍着自己的腿。

张敬勤等了会儿道:“好了吧,走,我送你回去。”

第五十章

自那次买码吃单所造成的轰动□□件后,大茅坪久久都未归附平静。吃单引起的群体□□件虽然马上解决了,但由这个事件所引起的话题长久都没有平息。村里看起来平静,但在人心里、在闲谈碎语中总是堂客们笑骂的话题。平静的水面底下总是潜藏着暗流啊!

那段时间,马佳佳家门都不敢出,生怕跟村里人觌面。碰上在她这里买过码的她没脸见人家,碰到其他人免不了地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她尽可能地待在家里,只期望时间能早点冲淡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印象。其实,时间已经过去蛮久,恐怕没有多少人放在心上了。

现在,正值初夏,阳光慷慨地带来了光热,大自然在夏日骄阳的抚爱下生机勃勃。瓜果蔬菜看着长,禾苗抽出的稻穗开满了惹人心喜的稻花。夜幕一降临,水稻就开始灌浆了。

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了,相比以前村里少了许多人声。偶尔的鸡鸣狗吠于是包涵了更多的意义。公鸡啼鸣是某个时点到了,狗吠那肯定是村里来生人了,这时家家户户的老弱妇孺都会站到地坪里张望半天,是哪家回来人了,心里都期盼着自家的亲人回来啊。

外面的世界喧嚣,日新月异,村里像跟外界切断了联系的世外桃源,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依旧传承着原来的生活方式。费孝通写《乡土中国》,对乡间的中国文化做了些阐释。有人的地方才有文化,中国经济结构的快速变迁,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乡村人口涌向城市,如果他们在城市扎下根来,是不是意味着乡村文明的终结,这是时代的进步吗?我们该惋惜还是欣喜?个中滋味如何评判?

也许有点值得欣慰的是大茅坪村远离了城市,照城市的发展来看,几乎也不会扩展到这里。相比城郊建设得热火朝天,这里虽然很多人外出务工了,但他们每每回来,看到的依旧是面貌不变的故乡。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辆小车停在胡建明家门口,村里人不用看就知道是他在市里当官的儿子回来了。没错,就是在市发改委的胡万才。

胡万才自上大学后回村里的时间就少了。上四年大学,寒暑假能在家一段时间,参加工作后村里人难得见他的踪影,他一年顶多回来个两三次。

回来的次数少,不表示他对这个地方就没感情。一来是因为工作忙,二来是小时候一块长大的玩伴大多外出了,他回村里好多面孔都不再熟悉,碰到十多岁的孩子还把他当外地人。这里的山山水水还是儿时的模样,但很少碰到小时候熟悉的人。每次回市里,他都带着惜别之情,要不是父母在这里,恐怕他真的再难回来吧。

今天他开着公车回来给胡建明过生日的。本来他要父母去市里过,胡建明不愿去,做儿子的当然只能顺应父亲,他就请假回了。

胡万才的堂客、儿子从小车里出来提着大生日蛋糕和各种包装精美的补品,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胡建明站在地坪里边抽着烟笑着,这个时候他等于享受着全村人的注目礼,大多数人家都在心里暗暗羡慕他。

胡万才在众人的注视中走进了自家的门。

胡建明不等孙子放下提的东西,一把抱起了他,长满胡茬的脸贴到孙子脸上,扎得小孙子挣扎着要下来。但胡建明偏不,好像这是他多大的乐趣似的,爷孙俩闹得不可开交。

上一篇:我心上的人 下一篇:吃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