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乱世当霸霸(259)

作者: 眠琴柳岸 阅读记录

这样循序渐进,一步步推进,取得的效果要比直接大刀阔斧的分土地要有效得多,受到的阻力也小很多。

暑气越来越重,天气日渐炎热,各宫殿府邸都不得不从地窖里取出储存的冰块,用以消暑。炎炎烈日高悬于晴空之上,将这人间晒得都蔫头耷脑的,街上行人都变少了。唯有满树的知了不知疲倦,声声叫着夏天。

姜羽不常在府里,不是在宫里和燕侯禀报并商讨与变革有关的事,便是在与改革派们商议。政令一道接一道从姜羽手上发下去,雪花似地飘到燕国各个地方。

至此,从蓟城到整个燕国的贵族与平民们,都意识到,燕国要变天了。

这消息也传到了其他的诸侯国,在那些已经经历过变革的诸侯国内,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燕国将要崛起了。未来几十年,燕国绝不再是一个龟缩的东北苦寒之地的诸侯国,绝不再仰人鼻息以存活。

眼看着七夕将至,姜羽于百忙之中,也想抽个空与戚然明一起,过他们俩第一个七夕。

姜羽孑然一身,从春节到其他各种节气,都不怎么过,并没有什么仪式感。而今年的七夕,姜羽也想感受一下这种节日的仪式感,将二人因各自公务繁忙而缺少的相处,通过七夕弥补起来。

姜羽这几月忙得对戚然明有些亏欠感。

但时局却愈来愈紧张了。

七月初,燕侯收到了来自宋国的求救信。这封求救信将姜羽的计划打破,将所有恩爱缱绻的计划打破。

他的将军啊,就要出征了。

——原来六月初,因宋侯在盟会时对楚侯不敬,楚侯出兵攻打了宋国。

由于楚侯正在与西边的秦国打,这时又要分出兵力攻打宋国,不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楚侯向年轻的齐侯去了信。

如今的齐侯是去岁才即位的原三公子姜平,母亲是楚国人。在燕齐高阳之战之后,原二公子因在高阳之战中惨败,被迫割地求和,致使威信受损,国内许多人反对,那位置便没坐牢。

在那之后,姜平便在楚国的扶持下,顺利除掉二公子姜固、文姬及她的儿子四公子子裕,登上诸侯之位。因此齐国在这以后,便一直与楚国交好。

楚侯于齐侯既有血亲又有恩情,因此楚侯来信时,齐侯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立刻派出军队,与楚国一起攻打宋国。

宋国本就是个弹丸小国,国小力弱,根本无力与两个大国的军队相抗衡,因此战斗一开始,宋国就兵败如山倒。没几天,楚齐的军队就打到了宋国的国都商丘,兵临城下,将商丘团团围了起来。

楚侯下令,说如果宋侯自缚出城,跪着向他投降道歉,他便可以考虑不伤他宋国的百姓。

但没想到的是,宋侯竟然还是个硬骨头的人,即使已经山穷水尽,说不定不日就要亡国,却也偏偏不肯向楚侯服软。而宋国的官员与百姓也都有宋侯的风骨,咬着牙死活不投降。

于是这场攻城守城战便这样打了起来。

宋国兴许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兵士们都爆发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即使楚国与齐国同时攻打,一时半会儿竟也没能攻下来。

攻城守城之战进行了一个月,商丘被围了一个月,宋国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求援的国书便送了一份到燕国的国都蓟城来。当然,也给洛邑送了信。

但洛邑的周天子手中军队有限,只不痛不痒地发了声明斥责楚齐,楚齐不搭理,他也没办法。

燕国如今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贸然参与战争,对手还是楚国和齐国,未免有些过于托大。

不过宋国的关系一向还可以,每年都有来往。因此燕侯有些犹豫,便将姜羽召进宫去,询问了他的意见。

如今姜羽可以说是燕侯最信任的人,事无大小,都会拿来询问姜羽的意见。

姜羽考虑了一番,建议燕侯发出援兵,援救宋国。

待燕侯问及缘由,姜羽便道:“楚国借盟会来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想要实现他称霸的野心,说什么宋侯不敬他,只是个由头。楚侯实际的目的,其实是想向各诸侯施压,显示一下他的实力。”

“而如果我们对此不闻不问,岂不是怕了楚国?岂不是说明我们承认了楚国的地位,不敢与他们交手么?”

燕侯蹙着眉,搓了搓手指,慢慢道:“是这么个道理,我燕国虽不一定能胜过楚国,却也绝不会怕他们,更不会承认楚国的称霸之心。”

“可……”燕侯转折,“现在出兵,会不会把现在燕国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得更乱?”

“殿下若是担心此事,臣倒是有另外一种看法。”姜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