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种田就要死(31)

作者: 天远大 阅读记录

“其实我小时候下地干活,就是当玩的。”简丹笑道。她用的这个法子,还是儿时的记忆,最普通的人工播种法。现在大部分地区都用机器播种了。

三个人边整地边播种,还时不时地讨论几句,闲聊几句,时间就过得格外快,等到太阳的余辉慢慢消失了,总算把这块约一百个平方大小的地全部种上了小麦。

“还要打水来浇吗?”4号看了看天色,问道。

“不了,明天早上我们直接挑水过来浇来。”简丹答。

浇点水,能让小麦早点发芽。但在现代老家,她知道乡村人种地,种十亩八亩的小麦可没有人挑水来浇的,因为这个工作量太大。

在她老家,播种还基本是全人工,但收割时大部分采用联合收割机了,会节省很多人力。而且收割机工作时,是一边割一边直接脱粒,农民们直接就在地里把小麦粒打好包装,大家基本上都是选择直接在地里就把麦子卖掉了。农民们不再象以前还得把麦杆全部背回家去,再脱粒,再晒干小麦再拿出去卖。

这个过程很累人,并且需要极大的晒场,晒好几天呢。如果天气不好,麦子还会发霉甚至坏掉。而现在直接就卖给大型加工场了,人家直接拿去烘干保存,都是机器干的,又好又快。

同样方式的,还有水稻、油菜和大豆。只不过油菜和大豆,收割时还得半人工。没有水稻和小麦这样纯机器收割的省人力。

播种小麦,大家也会选择泥土比较湿润的时候播种,并且因为播种时也是深翻了地的,从地上翻起来的泥巴相对也比表面上的泥巴湿润。而且因为播种的时机也相对来说,是正适合的,基本不用专门来浇水。

她准备明天早上来浇水,也是想看看过了一个晚上,早上这些泥巴会不会很快就变干燥了。如果没有,其实不浇水也没多大关系,如果地很干了,浇些水会好很多,有促进小麦快点发芽的作用。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多少人班,有多少人休息啊?

第19章 好习惯

简丹他们三人到家时,123号又合伙编了一张芦苇席子。

见到他们,1号问:“小麦种完了吗?”

“种完了。希望这一块最先种的小麦能早点收获。”5号答。

“大约能收多少斤?”2号满怀希望地问。

2号的问题代表着大家的希望,一时间每个人都盯着简丹,恨不得她说能收个几百斤呢。

简丹摇摇头,“不知道。”这叫她如何答,同样的人种同样的地,亩产量还不能保证呢。收成与种子本身的情况、天气情况、与田间管理、与播种时间都相关,而且还缺一不可。少了哪个环节,又或者哪个环节没做到位,收成就会差很多,甚至颗粒无收呢。

有的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小麦,有的却只有收个五六百斤,差距大的很。而他们种的这么一小块地,天知道能收多少斤小麦啊,她完全换算不出来。搞不好,还根本就没收成呢。

简丹的答案显然令大家都很失望,简丹自己也被弄得很不舒服,搞得她觉得自己好象犯了个大错似的。

“现在就别考虑有收多少斤呢,还早着呢,总也是几个月后才能收。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1号连忙打断大家的尴尬。

“也是。只要我们好好种,认真管理,总归会有收成的。”4号也笑道。

“先把挂的腌肉拿回屋子里来吧。”简丹说了一声,4号和5号连忙跟上她。三个人把挂着的肉条一条一条地收下来,全部又放回干净的大盆子里,抬回了屋里。

肉沥干了些水分,又清洗过,味道要小了不少。

3号姑娘虽然还是不喜欢闻,但也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好说不让放进屋里来。她只盼望快点盖好厨房,好有地方存放肉和这些生活物质。

她和简丹住的屋子最小,因为是第一次盖的,还最差。但因为她占的地方小,简丹也不是大肥个子,反而显得她俩住的地方更宽敞些,她也不好意思说把东西放到别的屋子里去。况且简丹也没说啊。

想到这里,她就说:“明天先把厨房的外框架搭起来吧。早点把厨房盖好,免得真下雨了,连个做饭的地方都没有。”

她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简丹就说:“下午搭吧。上午我们三人依旧去挖地。你们三个把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准备好。”

“好的。上午我们正好可以再编些芦苇席子备用,把要用到的材料都挑出来。”1号连忙说。

厨房一日不盖好,也不是个事。

大家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洗漱后,又围在一起,研究起板凳桌子。

简丹却没凑这个热闹,她在空地上做回春医疗保健操,这也是她以前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