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从末世来[50年代](335)

赵三明家修房子,又是引起了一阵热议,不过已经有了买自行车的事儿,修房子好像也是理所应当的。

许大河出了大力气,每天都来帮忙挖地基。砖头瓦片买得很顺利,毕竟有青梅的名头,上面相关领导跟部门还是很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有钱,又有条子,办起事来就很容易了。

前前后后不过两个多月,青梅他们家的新房子就修起来了。

新房子就修在老房子的隔壁,支书给重新划了个大院子,分前后两个院,这样一来,茅房跟菜园子就可以挪到后面了。

而前院,赵三明去联系石场,给弄了不少青石板来铺上,院子登时就气派大气得不得了。

原本青梅以为是要把老房子推了,可赵三明翻来覆去想了好几个晚上,最后还是舍不得推掉老房子。

这可是他跟青梅结婚的房子,里面也有他们共同生活好几年的回忆,赵三明舍不得。

对此,青梅只能瞅赵三明一眼,心里嘀咕一声“啰嗦”,也就随便他了。

反正造房子的事,除了打申请,其他的都是赵三明在忙活,青梅照常该上山上山,该干啥干啥。

要是把两人的性别换一下,青梅的作为,妥妥的就是渣男本渣了。

可惜了青梅就是个女同志,这样一来性质就大不相同了。

外人都知道青梅他们家养家挣钱的主力军是青梅,这能造房子,也都是因为青梅的高工资。

于是外人没有谁不夸青梅能干,见到秋老太也是掩饰不住地羡慕秋老太好眼光,当初就给小儿子说了这么个能干的媳妇。

秋老太听得高兴,精神头好了不少。

以前她总是在家里,不怎么出来,可自从青梅家开始造房子了,秋老太就每天都要颠着脚下来转转。

大概也是因为多了运动,心情又好,秋老太竟然身体越来越好了,就连早白的头发都有了转黑的迹象。

1962年的冬天,青梅他们住进了新房子里,用青砖造的炕可舒服多了,又宽又平,受热也均匀。

狗子也有了自己的房间跟大炕床,足够他在上面翻筋斗打滚儿好几个来回的。

鸡跟鹅也安置到了新房子旁边单独造的茅草棚里,其他人都觉得该用老房子来养鸡关鹅,可赵三明就是不愿意,宁愿每天多费点神去打扫闲置的老房子,也不愿意给家畜糟蹋了。

对赵三明这样的怀旧念旧之情,青梅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不过她也不管就是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三年的饥荒让老百姓受够了苦,此后几年,老天爷都十分宽厚,该下雨就下雨,该吹风就吹风,绝不含糊。

风调雨顺之下,庄稼丰收,山林里的动物也都长得肥美。

大岗屯众人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虽然比不上半月屯,可至少他们屯没有拖一个嘎子村那样的累赘包袱啊。

春天里齐心协力干活耕耘,秋天里收获粮食,再在青梅的带领下,从龙凤山里收获肥美的猎物,卖了皮肉换来不少钱,年夜饭都一年比一年丰盛了。

转眼之间,来到了1966年,这四年里,外面的世界可能发生了大改变,可大岗屯里却没多少变化。

非要说有的话,那大概就是小子闺女们长大了,有的娶了媳妇,有的嫁了汉子。

另外,知青点那边,最不大可能找对象的阳臻竟然跟小玲直接结婚了。

罗敏也跟江会计的弟弟处上了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就等今年秋天罗敏娘家那边派个人过来做代表,参加两人的婚礼。

而最可能找对象的韩江,反而渐渐混成了大龄青年,屯里甚至外面没少有大婶大嫂子要给他介绍对象,韩江都是笑呵呵地给婉拒了。

不过这些变化,也只是对这些人自己来说是大变化,对别人来说,并不算多重要。

青梅还是老样子,赵三明越发勤快,家里家外一把抓。

为了给狗子检查作业,赵三明还被迫也开始去学校旁听,学了识字,还学了简单的加减乘除。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日子就是这么过了的时候,春耕刚过,五月中旬,正是地里庄稼冒出青苗子,社员们忙着拔草追肥的时候,江红军接到消息,赶去公社开会。

傍晚再回来,江红军面色凝重,且看起来是赶着回来的,背上的衣服都打湿得全粘背上了。

江红军忙着回家跟老爹说刚得到的消息,在路边叫了个玩耍的小孩儿,让他去青梅家找青梅。

这会儿赵三明已经提前下工,回来做饭了,青梅就在厨房里帮着烧火,狗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写作业。

小孩儿站在门口探头瞅了瞅,看见狗子,连忙喊:“狗子哥,梅姨在家吗?支书找梅姨过去,说是有啥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