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从末世来[50年代](34)

一边煮,青梅一边就着火光清洗摘回来的蘑菇。

明天她就要跟着大猎队进山了,好几天不回家,采回来的蘑菇当然要今晚跟明早两顿里就要吃掉。

野葱被拧了叶子,葱头被青梅在菜园子里挖了个坑暂且种进去,等买了盐巴再处理,到时候也不会干掉。

各种蘑菇掐根洗净,烧大的白葱菇则被掰碎。

忙完了,青梅又去里屋开锁拿出三合面,用木盆掺水小心翼翼地揉成面团。

大铁锅导热很快,里面的水已经咕噜噜烧开了,土豆在里面煮着,偶尔被翻滚的水流冲得抖一抖,连带着铁锅发出些许轻微的响动。

青梅很喜欢听锅里发出的声响,因为这代表了有食物可煮。

屋子里烟雾缭绕,赵三明啃完了干吃能噎死人的杂粮窝窝头,跑去外面舀水咕噜咕噜灌了一肚子,终于从差点被耗子药药死的后怕中缓过来了。

看看屋子里映出来的火光以及烟雾,赵三明嘀咕两句,蔫蔫地蹲在了缸边,抠着脑壳不敢进屋了。

屋里,揭开锅盖戳了戳土豆,确定土豆煮熟了,青梅端着簸箕把土豆捡出来,用葫芦瓢把里面的水舀出来倒在专门装脏水的破木桶里。

家里没油,青梅只能把蘑菇加水煮了,锅边就贴了三合面饼子。

三合面本就不多,大概也就两碗的量,而这些还是进山好几天的自带干粮,青梅捏饼子的时候就没捏得太大,个个都是半掌大,圆乎乎的贴在锅边。

虽然有原主的记忆,可到底是青梅第一次像这样贴锅饼,总担心饼子贴不住掉进水炖蘑菇里煮烂了。

所以青梅没敢盖锅盖,就敞锅煮,过程中青梅就一直盯着饼子,做好了第一时间抢救饼子的准备。

好在这也算是凝聚了一放老百姓数十年智慧的法子,一直到饼子变得微微焦黄熟透,都没饼子掉下去。

青梅掰开一个尝了一小口,确定熟了,赶紧拿了提前洗干净的包袱皮过来,将饼全部捡进去包好。

这时候炖蘑菇也煮好了,量有点大,碗肯定是装不下。

青梅拿个双耳四足大肚罐洗了洗,当作菜盆将炖蘑菇全打出来,洗刷了一番大铁锅,盖上锅盖,又往灶膛里放了两根木柴。

若是光烧水,剩下的炭火就足够了,可青梅还要做弓,需要用到火。

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炖蘑菇跟煮土豆就放在灶台上被热气熏着,青梅却没急着吃,而是将院子里的材料拖进屋里,自己坐在灶前的木墩上操起砍柴刀,埋头认真做弓。

剥皮,隔着火苗半臂远熏木头,而后将树苗干本身就有的弧度一点点按揉成更加理想的曲线。

铁桦木硬度过大,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况且青梅是今天才去砍回来的,并没有经过“泡”这一工序,熏木头扭曲线的时候更需要注意别将木质纤维破坏了。

单单是处理树干这一步,就耗费了半个多小时,赵三明都已经蹲麻了两条腿一瘸一拐地进来了,青梅还埋头坐在灶前认真做事。

虽然嫌弃没荤腥,可闻到满屋子炖蘑菇以及烙饼子的香味,赵三明还是开始流口水了。

瞅了瞅火光印照下柔和了面部曲线的青梅,再一想刚才试药的那事儿,赵三明揉了揉肚子,还是忍着没敢吭声,默默往里屋摸去,翻身上炕,占了一个小角落安静蜷缩着躺下。

第19章 秋猎队出发

将弓揉制得差不多了,又刻出绑弦的凹槽,青梅暂且放下这些东西,起身端了炖蘑菇跟煮土豆。

她也没去木桌上,就坐在木墩上,簸箕放在腿上,罐子则放在地上,借着火光左手拿土豆右手夹蘑菇,开吃。

虽说没盐味,可蘑菇足够鲜美,这么一组合,连煮土豆都好吃多了。一口气吃了一半,青梅就停下来没吃了,剩下的一半要留到明天早上吃。

洗了筷子,青梅回屋里继续对着灶火用麻布摩擦弓体,调整各种细节。

弦也是生的,没有特意炮制过,也没有药水糅制。

一个小时后,上弦,调整,磨擦,最后再用剩余的树皮绳拧成细细的一股,整齐密集的缠绕在弓的正中间,作为简易瞄准区。

简单的弓完成了,青梅绷着弦试了试,感觉还可以,不过要长久用,这张弓肯定不行。

凭借青梅的臂力,顶多半个月,这张弓就要被拉得失去韧性,这就是没有炮制过的生弓的缺点,满身从大自然中带来的野性,磨不熟。

剩下的就是制作箭了,手上也没有铁钉铁片之类的东西,好在青梅臂力绝佳,哪怕是一根稍微削尖的木棍也能扎穿皮肉。

青梅要做的,主要就是剥掉枝干表面的皮,削尖前端,然后用火烤,做个简单粗糙的箭头碳化加强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