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亦甚想你(72)

儿子那边倒是还好——男人嘛,即使是娶妻不得心意,也另有法子弥补。

而女儿呢?

万一嫁错了人,那可是一辈子不得安宁。

因着这个想法,对于两个女儿的婚嫁之事,他其实并不强势。

大女儿说,与魏国公府世子两情相悦,好呀,私下里打听一下对方有没有毛病,没有的话就痛痛快快的给嫁妆,送女儿嫁过去。

轮到了二女儿,他的态度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那时候董家正是上升期,先帝待何妃甚好,皇帝又是嫡长子,董太傅作为皇帝的老师,将来必定前途远大,方夫人又是嫡女,胞姐还是魏国公府的世子夫人,这样好的条件,整个金陵也找不出几个来,仔细一权衡,乐得娶她的名门公子多得如过江之鲫。

只是,那些登门求亲的公子王孙,她一个也没看上,到头来,却瞧上了董太傅一个名叫方良的弟子。

方良生的好相貌,学问也好,品性极佳。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方良的出身算不得好,家中父亲不过是六品官——在金陵,五品才能进入勋贵眼皮子底下呢。

便是上朝,也只有五品之上有资格的。

方夫人家世显赫,若是嫁到这样的人家去,绝对算是低嫁的。

董太傅倒是真名士,除去最开始得知的时候有些惊讶,便不曾再表述过什么。

还是那个道理——女儿喜欢,对方又没问题的话,那就嫁呗。

方良是董太傅弟子,也算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经常看着的,每一处都无可挑剔,对于这个女婿人选,他没什么不满。

向方良以及方家透了个口风试探——人家也是愿意的。

如此一来,两家里便算是将此事给定下了,只是方夫人那时候年纪还不算大,所以便只订了婚约,等到过两年再成亲。

婚事定下来了,自然免不了为人所知,为此,方家遭受的议论委实是不少,也时不时的有人上董家去劝说——好好的太傅嫡女,嫁到那样的门第去,实在是有点跌份。

董太傅自是老神在在,别人说什么都只做听不懂,而方夫人就更加直接了,时不时的带着绣样汤品上门,也不摆出小姐架子来,待未来婆母极为恭敬,将自己的态度表示的明明白白。

好事的围观群众见了,也觉得没什么看下去的兴致,私底下嘟嘟囔囔几句自甘堕落之后,便散开各忙各事去了。

只可惜,风水轮流转,又过了半年功夫,先帝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状态下,将何氏一族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再然后,皇帝这个身上流有一半何氏血统的皇子就被打发到西北去了。

自然而然的,董太傅的这个太傅,也是做不成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生皇子外家的排挤与先帝的冷落漠视。

虽说不是墙倒众人推,但是坐冷板凳却是免不了的,董太傅也看得开,便不再理会朝政,一门心思修书去了。

只是,或多或少的,勋贵门阀都选择开始冷落董家,最上层的邀约,也开始避开他们了。

人情冷暖,就是这样明显,这样无情。

与此同时,方家却在先帝那边崭露头角,隐生崛起之势,方良更是在接下来的科举中金榜题名,方家瞬间有了新贵气象。

到了这样的时候,好事者又开始叽叽歪歪了——你们方家眼见着要起来了,还是跟董家那样明显不得喜欢的人家远一些吧,反正只是订了亲又不是成了亲,退了便是。

自古退亲都是女子名声受损,你们家是男方,有什么好怕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方夫人同方良谈了一段叫青漓很是感叹的话。

她跑去找方良,毫无扭捏的将话挑明白了。

“方良,我知这桩婚事并非是你我二人之事,而是两家之事,我也做不出磨磨蹭蹭之事,今日便与你说个明白。”

“董家是什么样子你应该清楚,方家是个什么样子我也清楚,我也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你只需给我一句痛快话,这桩婚事,你到底还想不想要了?”

“我董姝华不是那种输不起的人,做不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事,你若说一句不愿,我绝不强人所难,再不纠缠。”

“你若因董家落败而不愿,我自是无话可说,这桩婚事我便再无留恋。只是,方良你要记住——非是你看不起我董家不愿结亲,而是我董姝华看不上你,是我之前瞎眼看错你,是我觉得你没种,是你配不上我——懂吗?”

方良耐心听她说完了一大段话,见她停了口,便问道:“说完了么?”

方夫人想了想,觉得没毛病,便答道:“嗯,说完了。”

方良过去摸摸她头顶,拉着她往外走:“对面街上新开了一家卖粉肠的,听说味道还挺好,我们去吃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