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嫡长孙(51)

作者: 虞秋 阅读记录

只是读书不是个容易事儿,赵氏本想着凑足了先生的束脩就好,进了学才知道束脩只是第一步,算少的。读书用的书本,笔墨纸砚等零零散散的花费巨大。若丈夫还在,尚能勉强应付,现在丈夫死了,家里失了大半劳动力,眼看着就要供给不上。

正巧赵氏在一次走亲串门时,听说了郑大牛的家况。心里不免算计,这是个绝户的,半辈子肯定攒下了不少,人瞧着是个憨厚老实的,要是跟了他,我的金玉不但能继续上学,日后郑家的东西也都是我儿的。遂在与郑大牛说了几回话后,做了决定,让村里的媒婆去说和。

很顺利地,郑大牛想了下便同意了这门亲事,不过几日便迎了赵氏进门。

只是赵氏进了郑家门,才知自己想差了,嫁了人之后过得还不如寡居时。却原来郑大牛是几个村子里远近闻名的热心人,谁家有个不方便的地方都去帮忙,谁家过得艰难了些便四处接济,东家送些粮,西家垫付些银钱的,也不管自己是否还吃得饱。

这种人对外人是好人,乡亲们都说郑大牛好人有好报,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哩。但对家里人却是个灾难,这个老好人是个全然不顾家的,他眼里众生皆可怜,单单看不到自家的苦楚。

秋收时节去帮邻里寡居的老太太割稻子,自己田里的农活全让她这个女人做。打了野鸡送给别的刚生产的人家,瞧不见自家里的女人孩子面黄肌瘦,几月不见荤腥等等不一而足。赵氏心中的怨恨日积月累。

嫁到郑家不过两个月,赵氏就明白了为什么郑六儿嫁人不过几日,就宁愿被大家戳脊梁骨也要与亲爹断绝关系,而她婆家也不曾说些什么。谁家也不会想有个天天伸手要钱,净会坑自己家的亲家。

赵氏深觉入了火坑,奈何她是寡妇二嫁,民间也没有和离的说法,苦泪都只能往肚里咽。只得认命专心教导金玉,待小儿出息了救她出火坑。

却不料这一日隔壁村的赵老头盖房子摔断了腿,他儿子上门求接济,郑大牛在家里翻出了赵氏藏起来的攒给金玉的书费,转手就给了郑老头的儿子,让他先拿去救命,也不提归还的事。郑大牛借出去的东西从不赶着让还。

赵氏接儿子散学回来,得知此事就发了疯,整个人的指望都破灭了,眼前一片黑暗。这时郑大牛还在一旁劝,说让孩子上村里的私塾就好,自己村里的先生放心,花费也少,实在不必送到县学里,麻烦得很。

赵氏当然不应,她坚持让金玉上县学是因为村子里十几年前出了个秀才举人,这个秀才就是在县学里考上的,村里的私塾有什么用,读几年还不是要回家种地!但是这道理却是与郑大牛说不通的,他这人过得寒碜而不自知。

“卿公子在屋里留了银钱赵氏是头先发现的,她说刚好补了金玉的书费,怕郑大牛又拿去胡乱花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解决掉郑大牛。”长安终于停下,一口气儿说完了前因后果。

“她是这样说的?”卿容追问道。

“已经写到了供状上。”长安回答。

“曼陀罗花她是如何解释的?”

“只说是上山偶然采的,见开的好看,便留了下来。后来自己偶然发现了其作用。”

“既然已经招供,离判刑论处便不远了,那个大名赵新的孩子必然会来,我准备见他一面,明弟去吗?”卿容叹了口气。说辞太敷衍了,些许细节也没有交代。

明煦闻言摇了摇头,虽然赵新的杀意一早便有,但确实是自己给他提供了契机,酿下大错。还是不去见了,就这样吧。

卿容也不勉强,案子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他去见见这个孩子就已经结案了。

两人都没有对郑大牛的处事为人发表什么看法,种因得因罢了,也是个可怜人,而可怜之人自有可气可恨之处。

刘县令的速度很快,三日后以赵氏蓄意杀人罪处以死刑,秋后斩首。

而卿容也终于在判决这日见到了那个自从案发便一直未出现的孩子,他还带有几分稚嫩的脸上一片漠然,看不出有什么哀伤的请求探监,在狱卒放他进去后,卿容就等在门口。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等很久,赵新进去了两刻钟,依旧面无表情的出来了。

他径直走到卿容面前,露出几分嘲讽来:“你也还有要同我说的?”

卿容摇摇头:“原本是有的,可是现在见了你又不想说了。”他忽然心生怠倦,结局已定,那么旁的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吧。

他不问,赵新却偏要说,在监牢门口,以带有几分疯狂的声音:“我一早就恨他,恨不得他立马死去,夜里睡不着觉,整天都在寻思怎么杀了他,你说世上怎么有那么不讨喜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