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20)

作者: 穆西洲 阅读记录

能靠脸吃饭是多么增生自信的事儿啊!

第一次打心眼里感激原主的爹妈,把他生的这么好看。

咦,对了……姜琬忽然想起来了,他从袖中掏出宗小茹给他的那枚果子,眸光微动。

八岁的小丫头片子,应该跟画舫上的女子,心思不一样吧。

一定是他想多了。

姜琬在心里自嘲几句,目不敢斜视,加快脚步,一气出了县城。

*

天色渐暗。

好在春暖风和,踏青郊游的人众多,城外也没有空旷之感。

姜琬在寄放自家马匹的地方等了一会儿,才瞧见姜延回来。

他垂头丧气的,腰中配的玉带没了,身上的锦绣衣裳换成了粗麻布的,头上的发散乱,脸上几道抓痕,狼狈不堪。

四目对视,姜延先怯懦几分:“琬兄弟,身上还有钱吗?”

姜琬没说话,默默地把身上的钱掏给了他。

他心里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暗下决心:日后他手中有了权力,定会端了那些个暗门子,那种地方坑害少年,真是社会毒瘤啊。

姜延看着他递过来的钱,先是一愣,继而撇着嘴呜咽道:“哥哥这回吃了教训,再也不对你使坏了。”

祖宗在上,心术不正果然是要自食恶果的。

“你拿去买身衣裳换了吧。回头还我就行。”姜琬加重了后半句话的力道。

他可没那么大方。

“好,好,家去一定还你。”姜延一口答应。

吃了亏,老实的都有点儿不像他了。

“嗯,不急。”姜琬还是力求做到兄友弟恭的。

姜延拿了钱,就在一入城不远处的铺中买了套还算体面的衣裳换了,兄弟二人一同骑马往回走。

走到半路,姜家的同族中的长兄就带着人来接了,看来是生怕他们年少不懂事,到处乱跑,惹出事来。

姜琬跟着他们回去,一路无话。

到了次日,吃过早饭,姜母就领着孙子孙女辞了姜敬他们,坐上马车,返回苏州城里。

来到古代后第一次出门,姜琬还是长了许多见识的。

第12章 意外

从青山村回来,清明之后,天热了起来。

翌日清晨,姜琬换了薄袖轻衫,一身轻巧地到学堂里去。

刚进教室门,就对上了顾天全嫉恨的眼神,姜琬没搭理他,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摊开书本,等着上课。

有人妒忌,说明他本身够出众,够惹眼,有让人眼红的资本,姜琬变态地很享受这种感觉。

等了好一会儿,不见宗东方进来,教室里的学生渐渐坐不住了,有人站在凳子上喊话,有人用纸折了燕子鸟雀,往空中一抛,引得其他人都去抢,乱成一团。

姜琬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书之余,他的目光时不时瞟向门口,很期待那一袭蓝色长袍的身影出现。

宗东方虽然看着迂了点,但他一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引古喻今,娓娓道来,就连他一个现代人听了,都不自觉被他的课吸引,真称得上是良师。

自古良师难觅啊。

而大邑县一行,姜琬误打误撞进了他的家门,虽然没有见到他老人家的面,但又受宗小茹一番针针见血的指导,打心底对他的敬佩又深了一步。

所以今日迟迟不见宗东方出现,他还颇有些心急。

“安静,安静。”到了快晌午时分,才有一位穿灰色长袍的老学究进来:“你们的宗先生被圣上一道圣旨召去京城任职去了,以后,就由我来教你们,我姓曾,名泰。”

他身材不高,很瘦,灰白须儿,是个清癯的老头儿。

音落,一瞬,教室内静的落针可闻。

宗东方走了?

被皇帝召去了京城?

学生们震惊之余,又开始懊悔,原来那个又迂又酸的老头儿竟还是皇帝惦记的人,早知道这样,就该好好巴结巴结他,将来也好走个门生故旧的路子。

也有人在心里骂他:死老头儿,捂的这么紧,提前也不肯透漏给我们,敢情是怕我们将来沾他便宜,可恶。

姜琬在听到消息的一刻,内心无比失落。

他恍然大悟,那日在大邑县,宗小茹见到他,急急把科举考试至关重要的东西教给他,原来,他们是要举家进京了。

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再见面了,所以,她才会那么反常地拉着他灌输一通科举考试的事宜。

可如果自己那日没有误打误撞找到她家里,他们父女二人是不是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连个道别都没有。

一钻这个牛角尖,姜琬特别沮丧。

虽然相处的时日不长,但在他心里,俨然已经把宗东方父女当作良师益友了,以为来日方长,他们能陪着他度过几年时光,起码过了今年的县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