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家丁香(39)

宋家祖父用一麻袋红薯把六奶奶从她爹娘手里买了下来,在家里养了三年嫁给了六爷爷。两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和美,六奶奶一手刺绣特别好,宋家不少年轻的姑娘都是跟六奶奶学的刺绣。而且六奶奶不但会刺绣还会织布,以前会纺了葛或者麻织成土布拿去镇上卖,算是家里大头的进项了。

后来因为身体不太好就不再织布了,如今织布机倒是由儿媳妇在用,买一些棉花自己织布,不过不卖,就是填补自家衣服被褥的用度。但是这每年也能省下不少钱,就是累了点儿。

“我家也有石榴呢,才不馋六爷爷家的石榴。”宋丁香笑嘻嘻的爬上炕,依偎在六奶奶身边儿,从筐里掏出个桔子道:“六奶奶我给你剥桔子吃。”

“咱丁香这嫁了人,嘴也甜了。”六奶奶吃了一瓣桔子,笑的合不拢嘴。

“六奶奶就知道笑话我,”宋丁香把桔子又分给六爷爷一半,然后把其他的给了俩小的,“我听织布机在响,这大过年的,嫂子咋还在织布?”

六爷爷道:“嗨,这是织白麻布呢,村里你李家大太爷爷估摸着没几天儿了,那家里穷,舍不得花钱买布,就用东西跟咱家换的。估计也快织完了。”

宋丁香点了点头,家里有老人走了,晚辈讲究披麻戴孝。这个里面的麻就是白麻布。其实白麻布一丈也就十来文,不过李家大太爷爷家里确实穷,他们家人口看着多,但是今天不是这家老的有病,明天就是那家老的有病。他们家老人也能抗,大太爷爷今年都八十五了,听说从五十上就的病,大病不犯小病不断。

这穷人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汤药最烧钱了。一家人辛辛苦苦的干上一年,赚的那点儿钱还没等捂热乎就得有人生病造大半进去。

不过他们家也认了,总不能不给老人治病,这说出去还不得被人骂死么?

六爷爷又道:“你李大太爷爷这也是喜丧,走了也好,省的拖累下面儿孙。”

六奶奶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再说什么?嫌弃我了?”

六爷爷连忙一顿讨好,要不是孩子们都在,怕是还要扮丑逗六奶奶笑呢。

宋丁香让周一诺把最后一份年货拿出来给六爷爷,六爷爷看了眼道:“你家榨油得有不少油渣吧?回头给我送一碗过来,你六奶奶想吃油渣烙饼了。”

“现在就给您去拿,柱子哥……”宋丁香还没说完,周一诺就应着,转身跑了出去。

“瞅你这风风火火的,还指使上你男人了。得亏柱子脾气好,换一个还不揍你?”六爷爷又道。

六奶奶哼了声,对宋丁香道:“你看看你看看,自家男人都不能指使了,这是要累死我这个老太婆。”

“哎哟,孩儿他娘……”六爷爷原本想要装长辈样子,结果总是被六奶奶揭短,一脸苦相。

宋丁香嘻嘻一笑,也不好接话,干脆从炕桌上拿了个大石榴开始剥。

六爷爷把自家准备的回礼拿了出来。他们家准备的都是吃的,两盒子据说从天津带来的□□花,两盒子油麻糖和一篮子鸡蛋。他道:“别人家没有这个油麻糖,是我家自己晒的柿饼子,不过柿饼子这东西你家也不缺,就换成这个了。回头你尝尝,这玩意是蜂蜜加鸡蛋做的,又甜又香,还是当年我当货郎的时候认的一个兄弟从天津那边给我带来的呢。”

宋丁香自然认识这种油麻糖,后世貌似就叫麻糖,河北天津东北都有地方做,算是一种很地域性的小吃。因为南方湿热,这种糖一热了就化的满盒子都是糖汁儿和油,不容易存放。

但是在北方,因为是冬天,这种糖放在室外冻着能存上两三个月不带变形的。

“谢谢六爷爷,”宋丁香笑道。

六爷爷又道:“谢什么,当初要不是你爷爷帮了我一把,我早就要饭去了。行了行了不说这个,总之现在日子过起来了就好好过。对了,你家柱子年后就要去兵营了,看看还缺什么跟你六爷爷我说,我认识的人多,兴许能淘换点儿啥东西。”

宋丁香道:“什么都不缺了,再说他去了也就是个大头兵,手里有点儿好东西还能不被人抢了?带几套结实耐磨的衣服鞋子就好。”她做的藤甲也快晒好了,再浸泡一次桐油估计就差不多了。据说还有一种甲叫棉甲,只是她从未见过也不会做,只能遗憾了。

六爷爷道:“回头我跟柱子说,上了战场可别傻乎乎的往前冲,刀剑不长眼。”

宋丁香道:“这些我爹娘也都说过好几次,柱子哥没那么傻。他们在镇上还认识了个贵人,据说姓王,在兵营里是个小官儿,到时候让柱子哥给他当长随。不过能不能当的好,就得看柱子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