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华谋(341)

作者: 苏四公子 阅读记录

“党争素来无谓而可怕,师父过去常告诫我们不当依附任何一门一派,就是担心我们在党争上耗费时间,那十余位同僚固然可敬,但他们若是能好好活着,为百姓多做一些事,日后寻着机会为崔相鸣冤平反,不是更有意义,何必在这个关头上无谓送命?”

“道理我都明白,只不过大丈夫生于世,还有应当有些血性的,尤其是你还年轻,这么一味隐忍未必是好事。”方芜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这个样子,不像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倒像是个五六十岁的官场老油条,以皇上对你的信任,假以时日,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一代权相,也让你尝尝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文绍安笑而不语,方芜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那种人,他如今为了崔相的事儿愤怒不平,但崔相同他却并无私交,甚至因为方芜得罪了崔党的人,崔党一直对他处处打压,所以方芜在江东提点刑狱公事的位子上做了许多年,许多当年的同僚都得以升迁,他明明样样都比人强,却像是要把这个位子坐穿似的,岿然不动许多年。

方芜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自己得罪了崔相一党,但他做事只求问心无愧,涉及自己的原则从来都是寸步不让,得罪谁讨好谁,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文绍安与他完全不同,他做不到他那么无私,自从知道了程锦五十年间的遭遇,他原本就不算热的血,早已经凉透了。

“既然那几十口人已经救不回来了,凡事还是应当往前看,若此次能一举揪出此案的幕后黑手,想必皇上也会尽一切努力为崔相伸冤。”文绍安劝道。

昨日方芜差点就跟着那些人去宫门那儿触柱自尽了,幸好文绍安将他直接领到了隆庆帝跟前,他亲眼看着隆庆帝抹着眼泪,表示自己的无奈,崔相虽然下了台,可是苏相上了台,这位照理说早该亲政的皇帝,权力依旧十分有限,朝中大小事宜均决于苏相之手,隆庆帝当真是有心无力。

方芜亲眼见到了隆庆帝的难处,原本对他的不满立刻烟消云散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失踪

苏相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方芜比杨忠和文绍安他们都要清楚得多,过去的苏相为人公允,与人为善。

当初崔相年轻气盛,没少当面顶撞苏相,暗地里也常给他下绊子,苏相常常都是一笑置之,从来不和崔相争执较真,就连崔相都十分认可他的人品。

也正是利用苏相的宽厚,崔相才耍了些小阴招,将他一举拉下马。

谁知道多年之后,苏相的报复会来得这么急,这么凶,完全不给崔相留一丝生机余地,再无当年的君子风度。

“人为什么会变?”方芜毫无风度地躺在地上望着天,眼神迷惘。

“我考会试那一年正是苏相亲自主持,我还记得他一身正气,同我们说读书人是大梁的脊梁骨,不论成败都不要弯下自己的脊梁,这话我一直记着。

后来入了仕,在翰林院修了几年书,觉得没意思,正巧大理寺要人,我便毛遂自荐去了大理寺,也是苏相亲自召见了我,没像其他人一样劝我留在翰林院,只是耐心地听我说了一大堆又长又臭的酸话,他让我不要忘了本心,既然决意走刑狱这条路,便要上对得起天地日月,下对得起生民百姓,为朝廷明正法,为百姓伸冤情,这话我也一直记着。

再后来他被崔相贬为庶民,逐出京城,路过江东时,我去送他,他丝毫没有怨怼之情,还同我说,人生起落是常事,莫要介怀,只要这辈子无愧天地良心,无论在何处,都能心安理得……

他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变成……”

相比精明的崔相,宽厚温和的苏相对方芜算是有知遇之恩,方芜一向待他崇敬有加,越是如此,他便越不能接受,自己所崇拜的人一夜之间形象崩毁,究竟是他傻乎乎的一直被蒙蔽,还是苏相变了?

“人自然是会变的。”文绍安淡淡地开口,“便如日月星辰也并非一成不变,今日之是,也许便是明日之非,我们不是苏相,不知道他这些年受了什么样的苦痛折磨,单单以一句‘变了’来评价他,未免也有失偏颇。”

“他本有机会成为同文相齐名的千古名相的,偏偏在崔相之事上功亏一篑,”方芜长叹一声,“若是文相,定然不会……”

“你又不是他,如何知晓他不会?”文绍安打断他的话,“兴许也是会的。”

方芜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这么辱你家中先祖,不怕祖宗怪罪么?”

文绍安笑了笑,没有答话。

“这世上便没有不会变的东西么?”

“自然是有的,只不过极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