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配的女儿(145)

戏名为《夺姻缘》。

说的是一对姐妹,姐姐自小定了一门高亲,妹妹心存嫉妒。为了占姐姐的姻缘,一面与姐姐的未婚夫暗度陈仓,一面设计把姐姐推下山崖,并散出姐姐与家中下人私奔的话败坏姐姐的名声。

妹妹代替姐姐嫁入高门后,很是风光了一些年,生下一对儿女。

谁知有一天,大难不死的姐姐回来了。

然后世人都知道妹妹的真面目,那个男人不顾夫妻情分将她休弃,企图和姐姐再续前缘。姐姐看透男人的花心,断然拒绝,皈依佛门。

姐姐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却更符合当下的三观。

且这出戏的着重点并不在姐姐的结局,而是在妹妹的狠毒和心机。关于姐妹二人及姐姐未婚夫三人的相处极为详细。明语一看,就知道这出自何人之手。

除了她娘,再无别人。

为此她写了洋洋洒洒近十张的信去公主府,大意是女子就算没有男人,也可以活得很潇洒。就算不再嫁人,也千万不要生出出家的心思。然后列出一堆出家人的清苦,以自己的亲生经历相劝。

锦城公主收到信后,大受感动。

感动之余,也回了信。

信不长,却是让明语安了心。

至少她娘无论嫁不嫁给她爹,都不会有出家的打算,这就足够了。至于爹娘是否真能再续前缘,那也要讲缘分。她身为女儿,自是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但如果不能,她也会衷心祝愿他们各自会有各自的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元宵节。

卢氏不是因噎废食的人,也不会因为儿子曾在元宵节走丢过,便拘着明语不许出去。她心里自是担心的,一遍遍地叮嘱楚夜行和下人。

下人们都提着心,亦步亦趋地跟着。

按明语的意思,既然长辈担心,自己就算再想凑热闹,还不如留在家里陪祖母说说话什么的。卢氏又不肯,说姑娘家不易,在娘家还能玩闹,等嫁了人许多事情都不能做,非要楚夜行带她去逛灯会。

她拗不过,只好同意。

元宵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热闹的一天,满街的花灯,拥挤的人群。虽不如后世的繁华,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放眼望去,花灯连成长龙,人潮如织。明语感染了气氛,在灯火的映照下,面色越发的莹润如玉。楚夜行经商多年,走南闯北见过各地的风俗。看到女儿欢喜的模样,亦同样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父女二人不想惹人眼,行事颇为低调。

卖花的商贩将字谜挂在花灯之下,吸引无数的行人。楚夜行询问女儿,想不想去试一试。明语笑着摇头,她对猜字谜并不是很感兴趣。

有那个时间,她还不如好好体会一下这个时代的繁华。

再者,她提前给公主府送过信,娘一向疼她,想必会来。如此良辰美景,她希望娘能更了解一下爹的为人。

许是心有灵犀,在她想到锦城公主的时候,便见不远处那素衣女子盈盈而立含笑嫣嫣,像极月下仙子遗世独立。

“娘。”

她小跑上前,亲热地挽着锦城公主的手。

楚夜行听到女儿这声娘立马满脸通红,那边锦城公主看到他,再看看身边的女儿,也是羞红了一张脸。

不明就里的人必以为他们夫妻吧。

偏明语还不自知,朝楚夜行招手,“爹,我在这儿。”

锦城公主双颊红到发烫,这下不用误会,别人肯定觉得他们就是夫妻。楚夜行硬着头皮上前行礼,有些不敢看她的眼神。

“…小女心性单纯,若有言语不敬之处,还请公主包容一二…”

“…楚国公不必多礼,本宫很喜欢明儿…”

明语的眼神在两人之间流转着,高兴地指着旁边的花灯摊子,“娘,我想去猜灯谜,你陪我一起去吧。”

楚夜行看着女儿,刚才不是还说不想要花灯,怎么这会兴致勃勃?

他猜不透女儿的心思,只能跟在那母女俩的后面。听着女儿一口一声娘叫得亲热,心里微微奇妙起来。

在明语的煽动下,楚夜行赢了摊子上挂得最高的的两盏花灯。一盏自是明语的,另一盏明语送给了锦城公主。

母女二人一人提着一盏花灯,像一对姐妹花。一家三口慢慢地走着,除了明语外,其他两人都隐约有些不自在。

一个男子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直勾勾地盯着锦城公主。明语认出那人,下意识拉了锦城公主一下。锦城公主看去,眉头微微皱起。

那人正是万驸马。

万驸马最近的日子不好过,他被万家赶出来后,带着那外室和一双儿女住在一间两进的宅子里。起先他还觉得没什么,随着银子流水似的花出去,日子开始捉襟见肘后,他才生出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