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女配的女儿(53)

还真是天真。

“你要道歉的人不是孤,而是这位姑娘。”

雅县主咬咬牙,心不甘情不愿地对明语道歉。明语还是懵懵懂懂的样子,干巴巴地说了一声不妨事,把雅县主气得后槽牙都快磨烂了。

宁元朝冷冷挥手,“如此,此事便作罢,你们退下吧。”

冷素问再不服气,也不敢和太子对上。她和雅县主赶紧带着宫女们沿原路退下,不敢回头看太子会和明语说些什么。

明语还跪着没有抬头,可是她能感觉到太子的目光一直在她的身上。似乎在看她,又像在看她身上的衣服。

“你师父的衣服穿在你身上倒是合适。”

果然,是看她的衣服。

“这些年,她…过得如何?”

方才他去长春宫给母后请安,便听宫人说表姨进了宫。他没让宫人声张通报,就那样自行进去,不想他听到了一个藏在心里多年的名字。

那个名字,像魔咒一样印在他的心上,从未消褪。

明语依旧低着头,“回太子殿下的话,臣女的师父应该过得并不是很好。”

如果过得好,又怎么会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师叔们都说师父忧思成疾,这才早早的去了。这些年,她想必没有一日是开心的。

太子的身体似乎踉跄一下,身边的太监想去扶他,被他摆手拒绝。

“你说…她过得不好…”

“应是不好的,臣女极少见她有笑模样。”

“她…可有和你说过什么,可有提到过什么人?”

明语想了一下,师父极少提过去的事情,也没有提到过去的人。但是她知道,师父纵使身在佛门,心里依旧没有真正放下。

“臣女并未听她提起过什么,她日常最常做的事情便是诵经打坐,每每一坐就是一天。臣女幼年时曾问过她,念经到底有什么用。她告诉臣女,念经可以为亲人祈福。每年的八月十二和十月初八,她都会做一场阳事道场,说是为她的亲人积福延寿。”

太子闻言,身体不自觉地往后倒。太监眼明手快,一把将他托住。他神情悲怆,似是极受震动。原本病弱的身体像是一下子枯败下来,双眼无神地望着天际,望了许久,然后扶着太监的手一路低咳着走远。

明语想,那两个日子中的一个,一定与他有关。

所谓造化弄人,如果师父没有出事,那么很大可能会嫁进东宫。冷氏一派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想方设法害师父。

出宫的时候,她和外祖母说起雅县主和冷素问诬陷她的事情,也说了太子解围后的事情,接着说到他问起师父的事。

“殿下似乎很是伤心,我不知自己说错了哪一句。”

卢氏心揪着疼,爱怜摸着她的头,“你没有说错,错的是造化。”

当年太子对璎珞有意,璎珞对太子亦是有情。对于此事皇后是乐见其成,她虽有些介怀太子的身体,却也是默许的。原本她与皇后商议好,等到璎珞满十八便准备亲事,不想天不遂人愿。

这么多年过去,太子一直未娶太子妃,她的心里也不好受。那一次璎珞出京游玩,并不是真的去玩,而是去为太子寻访名医。

谁知道就出了事,再也没有回来。

时也,命也。

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之中的有缘无分,终是以另一种方式宣告无果。

经过街市的时候,明语悄悄掀开帘子朝外看,待看到簪珠阁大门紧闭,门上似乎贴了一张告示时,她心里一个“咯噔”。

“怎么了?”

“外祖母,我方才看到簪珠阁好像关门了,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我有些担心。”

卢氏长叹一口气,这孩子心地纯良又念情,是好事也是坏事。自己终究不能护她一世,世间的风雨还得她自己亲生去经历。

“想去就去看看。”

“谢外祖母。”

卢氏含笑地让车夫停下,派了两个家丁跟着,另让她除了带微草,把金秋也带上。“出门在外要时刻谨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明语动容,低声应下。

“去吧,早些回府。”

明语又行礼,带着人离开。

卢氏目光幽远,当年自己把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可是一双儿女还是在府外出了事。她不是没想过把明姐儿拘在内宅,但内宅又真的安全吗?湘姐儿可是在后院出的事。

无论府里府外,只要有人存心想害人,那是怎么都挡不住的。她不能永世陪着明姐儿,终将有一天去见她可怜的璎珞。往后的路,还得靠明姐儿自己去走。

她的明姐儿,一定会好好的。

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转身上了马车,又不放心地掀开车帘去看。马车开始行驶后,她不舍地放下车帘。就在这时,她似乎看到一抹熟悉的高大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