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4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在他的筹划下,正月初五驻韩屯村工作组就成立了,本来打算初八韩屯开班入村,可哪料到韩屯发生了变故,一直拖到现在才来。

不过这两天他们也没闲着,该做的准备工作都进行了,就连扩建所需物资都安排了下去。

进村后,他们放下行李就去现场测量,听了韩屯的新打算,在村前的防护林里新建小麦和生猪收购点,他们马上进行测算,所需物资得上报审批。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把一切都规划好了。第二天,建筑队就进村了,几个项目同时开始施工。

现在建筑机器少,大部分活计都靠人工,他们来到之后,就在附近村庄大量招收临时工。

年后正值春闲季节,各村的劳力都在家闲着,一天二元的工资招的都是壮劳力。

现在的人干活是真实在,每天上午七点上班,下午六点才下班,中间休息两个小时,回家吃午饭。这样算来,一天干九个小时的活计。

各建筑队的正式工人加一块二百多人,他们也没单独开伙,都在韩屯村的食堂里就餐。村里各家空闲的院子,也被征用了,安排建筑工人住了进去。

各种建筑材料,源源不断的运了进来,工地上堆积的到处都是。现在别说沙子、水泥、钢材、木材,这些紧缺物资了,计划内的得提前审批,市场上的高价建材,都经常缺货。就是砖瓦,也得提前交钱预订。

韩屯村除夕临时起意扩建工厂,半个月的时间没到,各种建材就运进了村子,而且还是送货上门。

附近的村民看见,都眼气的不行,纷纷议论:“韩屯村这典型当的真值,刚说建厂房,全区往这送建材,呼啦啦来了二百多个正式工人。

这才隔了一年,又要建高楼了。咱们盖三间瓦屋,得攒好几年的时间。买两袋子水泥,还得到处找人。韩屯村这水泥,都堆成山了。”

有知道内情的,对他们说:“听说韩屯村去年给国家交了二千五百多万的税,有这些钱,就是买高价的建材,得盖多少工厂。

韩屯村建的工厂越多,交的税也越多,国家肯定得大力支持。”

现在人们盖房子,不再用泥垛的土墙,大部分都是建砖瓦房,外墙用水泥勾缝,结实又美观,比用石灰强多了。

水泥属国家计划内物资,近几年由于基建项目增多,水泥供应愈加紧张,别说平价的了,就连高价的水泥都很难买到。

现在市场上的高价水泥和钢筋,比国家定价高了几倍,即便是这样,也是供不应求。

人们建几间平房,也就用几袋水泥抹下外墙的砖缝,窗户上用几根钢筋。这么少的用量,有钱还没地方买去。

韩屯村盖工厂,要是全靠高价建材,简直是异想天开,这么大数量的建材,想买都找不到地方。

所以说,在这个年代,没有政府的支持,许多事情可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

第821章 机器调配

面条厂开工,昊昊和志亮俩人一头钻进面条厂,先研究龙须面的制作,主要是调整面条机的设置。

俩人整个春节期间,把精力都放在钻研面条机的有关资料上了,开班没用两天,还真把龙须面给生产了出来。

比粉丝还细的龙须面,一两一把,半斤一袋。小份量的包装,给老人和孩子们吃特别的合适。

俩人一鼓作气,接着研制蔬菜面。主要是制作蔬菜面叶,经过反复试验,碎小的面叶终于制成了,薄薄的面叶大小和黄豆粒差不多。

现在刚开春,青菜还没长成,可市场上胡萝卜多的是。生产火腿肠的设备中,就有榨汁机,蔬菜面终于面世了。

村里人为了新产品,也是豁上了,用大棚里的菠菜,生产了一些菠菜面叶。

胡萝卜的面叶是橙色的,菠菜面叶是绿色的,加上微黄的鸡蛋面叶,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不仅营养丰富,看着也诱人。

这种蔬菜面也是半斤的包装,由于面叶碎小,半斤装的面叶和二两的方便面,体积差不多大。

经过商议,蔬菜面和龙须面的价格定了下来,和鸡蛋面价格相同,都是两元钱一斤。

其实生产龙须面和面叶,也就是工序有所改变,成本并没有增加。蔬菜面叶中增加了蔬菜,可比起鸡蛋来,可是便宜多了。

这两种产品摆上展销厅的货架,就被前来购买温室蔬菜的客户给看中了,他们都是十几箱的要,比鸡蛋面受欢迎。

正月十五元宵节,韩屯村的工厂没放假,在韩屯的建筑队也没放假。十五的晚上,村里为建筑工人准备了八菜四个大件的宴席,欢度元宵佳节。

正月十六一大早,兰芝的四个侄子一块来了,他们进门看到奶奶,就哭开了,把老太太给气的七窍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