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5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看悠悠不明白,他们接着问:“你家有人在京大上班不?”

“我妈是考古系的老师。”

“嗯!”看着他们不解的目光,悠悠也被弄迷糊了。

下课后,老师刚离开教室,几个孩子就围住悠悠问:“你本校的子女,咋分到六班来了?”

悠悠不解的问他们:“六班咋了?”

经过这些孩子的解释,悠悠才弄明白了。京大附中初中部,每个年级六个班,每个班六十人。

前四个班基本上全都是京大教职工的子女,后俩班是外来生源,虽说也是附近的生源,可由于名额较少,每次招生竞争都非常激烈。

五六班的学生虽然是外来生源,可都是尖子生,也和本校的孩子分成了两派。

班里都是尖子生,学习成绩差别不大,座位是按高矮个排的,所以后两派全部是男生。

看悠悠落落大方,开始还别扭的男孩子很快就适应了,七嘴八舌的向悠悠打听以前在哪里上学,借读到底是几个意思。

第827章 歧视

看来男孩子八卦起来,一点不比女孩子少。班里的女孩子,大部分坐在前排,她们都好奇的扭头看着悠悠,静静的倾听,却没一个过来询问的。

听悠悠说自己原来就在农村的联中读书,议论声立刻响起:“幸好是个借读生,不然我们班就被你给害惨了。”

围着悠悠的学生,呼啦啦都散开了。前排的女生都转过头,窃窃私语。隐约的可以听见:“原来是农村来的,看衣服也不像农村的啊。”

“本校的内部子女,咋安排到咱们班来了,真倒霉。”

“农村就农村的,反正她不算咱们班的正式学生,成绩再差也拉不了咱们班的后腿。

几个意思啊,就因为是农村来的,姐这是被嫌弃了。

附中的学生离家近,没有住校生,全都是走读生,早晚也不上课,就是中午,学生也是回家吃饭。

为了悠悠上学方便,悠悠姥姥和爸妈,重又回到了京大的别墅居住。先前,悠悠妈虽然在京大上班,可他们平常还是在艾府住。

这几年林爷爷他们收购的古董,都存放在这里,悠悠妈早晚的空闲时间,都消耗在这些古董上了。

开学第二天,就是摸底考试,检验寒假期间学生的复习情况。试卷到手,悠悠就笑了,这可真是摸底考试,内容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悠悠整个初三上半年,基本上没缺过课,虽说是一心几用,可对课本上的基本内容,绝对能做到正背如流。

悠悠自上学以来,从来没尝试过倒背如流。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倒背如流可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无谓的显摆自己。自己有哪闲工夫,还不如找些乐子玩,自己的前世,都没尽情的玩耍过。

由于是摸底考试,也没按照正规的考试时间,一节课一门试卷,一天的时间考试就结束了。

由于第一天入学就被一群小屁孩给小瞧了,悠悠考试的时候,可是卯足了劲的做,估计失分的只能是作文了。

姐不为了自己,就为了给农村的学校正个名。

隔了一天的时间,考试成绩就出来了,还真让悠悠猜准了,自己的总成绩距离满分只有两分只差,四十分的作文得了三十八分,超过第二名三十多分。

悠悠给京大附中扔了个雷子,别的班不知道,反正把初三六班的小傲娇们给炸懵了。

全班的孩子都围着悠悠问:“吴悠,你真是从农村来的?”

个别同学肯定的说:“咱们都被吴悠给耍了,你们看她的衣服,哪里像农村的。”

悠悠口中的韩屯联中,别说班里的学生了,就是学校的领导也不知道韩屯村,到底在什么地方。

现在国内还没有互联网,就是电视台也只是省级才有,电视别说是农村了,城市里黑白电视也没普及。报纸和广播还是主要的宣传手段。

这个时期信息传播特别的慢,韩屯作为全省的典范村,也就在临水周边地区出名。

别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就是在省内韩屯村也没上过电视。毕竟实行生产责任制,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趋势,韩屯村反其道而行之,依靠集体经济致富,这不符合国家的大趋势。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韩屯村的发展尽管快,可并没得到相应的重视,这就造成了韩屯村闷声发大财的局面。

悠悠妈跟着女儿在京大露脸了,她本人对此特别的得意,比自己取得了成绩还自豪。

悠悠姥姥知道悠悠的底细,她疑惑的问:“悠悠,你一向不喜欢出头,这次是受啥刺激了。”

“他们都瞧不起农村人,我这是给韩屯联中扬名。”

“傻孩子,谁知道韩屯联中在哪啊,给你妈扬名了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