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10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聚餐的地点在韩道伟家里,尽管中午刚摆了三八的席面,晚上依然是二八的席面,不过食材充足,自家人手也多,不到下午六点,五桌宴席就做好了。

冬梅和他们家所有人都熟悉,也没有新娘子的羞涩,和几个嫂子一块在厨房忙和。不过,只是跟着打个下手,几个嫂子说啥不让她做饭。

吃过晚饭,韩道伟的母亲就让俩人回新房了。韩屯村这两年没娶过新媳妇,闹房的肯定少不了。

尽管冬梅和村里人都熟悉,可结婚三天没大小,特别是一些半大小子,肯定会尽兴的闹新房。

刚开始一些年龄大的,还有些放不开。初中晚自习八点就放学了,放学后所有的男孩子,都往韩志明的新房里跑。

到了这时,闹新房才正式开始。这些初中生,在年龄大些人的指挥下,闹新房的花样倍出,啃苹果、吃喜糖、点香烟、添筷子,把俩新人折腾的满头是汗。

一直闹到晚上十点,韩道伟的妻子出面,才把这伙人给撵了出去。韩屯村建的别墅,前后都有院子,想要听房根本不可能。

冬梅结婚后,还是和原来一样,每天除了上班,其他的时间就去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帮忙。不过每天晚上,悠悠姥姥坚决不让她帮忙。

韩志明在张集镇上班,离韩屯八华里的路程,骑自行车十来分钟就到了。

他早上在村里的食堂吃过早饭走,下午六点下了班回来吃晚饭。除了镇里安排的值班,晚上都是在家住。

过了农历的十月一日,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不过白天的高温还是在十度以上,塘子坑里还没开始结冰。

就在这个时候,山本带着安装团队,来到了韩屯村,他们带来了村里新订购的所有机器。

农历的九月初,“高高三”提议增加方便面的生产,村里经过商议,投资3250万元,一次性订购了一条面粉生产线、五条方便面和五条面条生产线。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韩屯订购了这么多的生产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据山本他们说,阜城对外开放后,对于岛国来说,比经过深南方便多了。

韩屯村这次安装生产线,没用地区派专家团。自己村里就有招聘的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大部分的工人,经过了两次的安装实践,也都成了熟练工,在山本带来的安装团队的指导下,安装进展的非常顺利。

第866章 加量!

面条机全部安装在老面粉厂,加上原来的五条生产线,面条生产线达到了十条。

这次新进的面粉生产线和方便面生产线,全部安装在方便面厂,幸亏春季村里加盖的车间多。

新进了这么多的生产线,村里还得接着招工,货车还得接着买。这次老首长提了个建议,希望村里再次接受退伍兵。当然了,退伍兵还是在韩爱军所在的部队招收。

招收退伍兵,村里都没意见,不过住宿楼恐怕盖不及。老首长大手一挥:“住宿不是问题,先在村办公楼里凑合着。”

有老首长在中间协调,这次接受退伍兵就简单多了,货车也有了着落,还是部队给的支援,一次性给了五十辆。

韩屯村这次准备接受三百名退伍兵,光是宿舍楼就得盖三百套。这下村里的温室大棚就得挪地方了,从村台上挪到大田里。

以前的三十亩温室大棚的地方,能盖十二栋宿舍楼。这次村里盖楼房,打算改变过去的模式,全部盖成两室一厅的,当然面积也大了,从六十五个平方增加到七十五个平方。

第一批来的退伍兵,把妻子都带来了,他们和附近村的工人不同,就把自己当成了正式工人,以厂为家,没有临时工的意识。

这些人大部分都结婚了,生孩子是迟早的事,以后孩子们长大了,肯定得分房睡。再说了,生孩子的时候,家里也得来人照顾,一室一厅的房子,肯定住不开。

村里已有一百二十名的退伍兵,再招收三百名,加一块就是四百多名了,以后说不定还得招收。

村台上就这三十亩的空地了,所以村里这次建楼,决定全部盖成七层的电梯房,每层六户,总共能盖504套。

这十二栋的楼房建起来,可是一笔大的投入,每套七十五个平方的简装房,造价大约得七千元。所有的楼房加一块,总投资大概在三百六十万元。

新建的楼房加上原来的,总共是624套,也就是说,村里最多可以接受六百多名退伍兵。

经过接近一年的相处,韩屯村的人是真的喜欢这些退伍兵。年轻力壮当然是优点,关键是他们的品行好,他们的一言一行中,都能表现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