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2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娘,我说的可是真的,您别不当回事。也不是我孝顺,宝景、桂萍、俺三个商量好的。”

“好,俺听你们的话,你们都是好孩子,知道心疼大人了。”二奶奶也不伤感了,高兴的哈哈大笑。

气温高了,河滩里的苜蓿发了疯的长,高的有二尺多,已经有开花的了,粉紫的花絮引来了一些蜜蜂。悠悠让姥姥带着自己到了远些的地方,收割了十来亩的苜蓿收进空间。直接在空间里烘干粉碎,加工成苜蓿粉存放起来。

援朝舅舅专门回来了一次,他给大家讲解苜蓿的收割和储存办法。苜蓿在初花期营养价值最高,是收割的最佳时期。可以青贮和晒干草,由于青贮比较复杂,晒干草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干草可以加工成草粉,是喂猪、喂鸡的最佳饲料。

苜蓿收割后不能在阳光下长久暴晒,晒半干后得在通风处晾干,还得经常翻动。队里派了两个上年纪的,专门负责苜蓿的晾晒。村外的护村林,非常适合苜蓿草的晾晒。

生产队组织人员收割苜蓿,队里喂了一百头猪,饲料得准备好。先收割和水坑公社交接处的苜蓿。这里离村子较远,得有四华里开外,本村的人轻易不来。

因为隔着一条生产堤,传统上生产堤西面属于洪城县,水坑公社的群众也不来。再说这里离最近的梅庄也有五华里,来回一趟十里路,在靠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下,人们一般也不跑这么远割青草。

援朝舅舅还去了石庙村,讲解苜蓿的收获技术。他们村的群众也开始收割苜蓿,河滩里又一次热闹起来。不止生产队忙着收割,村里的群众也起早贪黑的往家运,家家都喂着几头猪,这可得大量的饲料。

几天过去,除了离村子较近的河滩上,苜蓿由于被孩子们收割的较早,长势高低不一,其余的都被人们收割回去。

村子里到处晾晒着苜蓿草,早收的已经晒好了,在猪场边上堆成圆垛。各家的院子里,也都堆着大堆的干苜蓿。

孩子们依然去河滩割鲜苜蓿,背回家来喂猪羊。生产队里也继续收鲜苜蓿草,喂牛喂猪都用鲜苜蓿草,干的等秋冬后再喂。

二奶奶家的大女婿来了,说他母亲想孩子了,让接娘俩回去,根本不提分家的事。

二爷的大女儿不愿意回去,她想在娘家多挣点公分。韩屯村的工值高,一个工(十个工分一个工)值最少五毛钱。

桂莲是个能吃苦的,每天起早贪黑的割苜蓿草,用悠悠加的胶轮车,每天都推回来一百五十多斤的青草,最少可以换十五个工分。

算起来,桂莲每天在娘家能挣七八毛钱,够买2斤的小麦,起码她娘俩吃的口粮能挣出来。

二爷是个疼闺女的,桂莲在娘家,除了帮着二奶奶干些家务活,她割回来的青草,都是交到队里。二奶奶家喂的猪羊,吃的是桂萍割回来的。

既然奶奶想孙子了,二爷就让女婿带着孩子先回家。孩子在姥姥家吃喝都好,又和迪迪玩得开心,哭闹着不走,最后只好他一人回去了。

第二天,又派村里的明白人来接,说是在婆家也没生气闹乱子的,咋在娘家住起来不走了。

二爷正式提出分家的事,告诉他们啥时候同意分家,啥时让闺女回去。婆家的小兄弟结婚用钱,他兄弟二人一起兑。

来人做不了主,就说把娘家人的意思带回去,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哪知道回去就没了信息。

二爷让女儿安心在家住着,娘家现在养得起她娘俩。再说,他女儿每天起早贪黑的,割的苜蓿草都能换十多个工分,足够娘俩吃的。

第96章 抓知了

“知了,知了。”似乎一夜之间,到处充斥着知了的鼓噪声。人们顾不得乘凉了,早早的吃了晚饭,去树林里摸知了猴(知了的幼虫)。

悠悠对知了了解的比较透,在后世,知了可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

知了又名金蝉,刚出土的幼虫营养丰富,虫体蛋白质含量58-58%、脂肪含量10-32%。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食品中蛋白王。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蝉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愈来愈高。后世金蝉成为人类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每公斤价格高达五六百元。

疯狂的抓捕导致金蝉数量急剧下降,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某些地区,夏天已经再也听不到蝉声了,金蝉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有绝迹的可能!人们开始人工饲养,发展成了一项新的致富项目。

金蝉幼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