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6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快进头伏了,知了猴少了许多。今天晚上,姥姥只收了一百五十多斤。大伙都遗憾的说:这节气还真准,每年一入伏,知了猴就没了,就是有几个伏了,也小好多。

悠悠好奇的问:“啥是伏了啊?”

“就是知了猴,入伏后的个头小了好多,又叫它伏了。”原来如此。

隔了一天,再进临水的院子,大为改观,令人耳目一新。院子都打扫出来了,就连后园也翻了一半多,连草根都挖了出来,堆了好几堆。

现在正好是夏天,马上就要入伏,姥姥就让他们堆成积肥堆,利用高温积肥。李保国还是领着人拉旧家具,据他说,今天上午就能拉完了。

姥姥和悠悠商量着布置房子,主要是把前院布置出来。看原来房子的摆设,正房中间三间是相通的,应该是厅房,里面摆着桌椅板凳。

东头的两间应该是书房,相通的两间房子,靠墙上放着书橱,只有东面放着张床,看来是用来临时休息的,南面的窗下放着张大书桌。姥姥决定在书房里再放个衣橱,也能当卧室用。

西面的两间是卧室,也是相通的大房间,里面摆着张四柱床,大衣橱和梳妆台,还有一个屏风。都是普通的老样式,不过相当结实,现在清理出来了,光洁润泽,依然能用。

房间的窗户上安装了玻璃,有个别的碎了,悠悠仔细的看了下,这种玻璃现在就没处买去,是早先进口的花玻璃,只好去别的房子上拆了,幸好碎的不多。

东厢房看来是库房,北边的两间相通,南边的三间相通。里面放着一溜的大缸,竟然都好好的,没一个残破的,姥姥说都是装八百斤的。

西厢房北边的三间是餐厅,里面两个长方形的大餐桌,四面摆放着高背椅。有三四十把,看来原来的人家是个大家庭。

南边的两间是厨房,里面盘了好几个灶,大的小的,光大灶就两个。不过灶都坏了,上面的锅也不知踪迹。姥姥决定把它们都撤了,重起炉灶。

十点的时候,李保国回来了,姥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保国听了,到后面喊过来两个人,立即动手,他雇的人本来就有几个手艺人。玻璃从最后院子的跨院拆,把所有房子的玻璃都修整一遍。

一切安排好,姥姥带着悠悠去了汽车站旁边的饭店,进去要了一桌菜,另外还要了两个酱肘子,两条糖醋鱼,两条清蒸鱼,二斤红烧肉。交上钱,告诉他们自己十二点来取,现在的国营饭店,还没有送菜上门的服务项目。

中午十一点,玉玉就来了,告诉姥姥她点好了菜。姥姥让她去退了,自己已经要好了,是国营饭店的,钱都交上了,他们可不给退。

玉玉只好回去退菜,个人的饭店就这点好,随意方便。

到了中午,活计基本上结束了,就连锅灶都垒好了,只剩下玻璃没换完。反正也住不着这么多的房子,姥姥就告诉他们先换这些,剩下的以后再说。

拉来的家具都抬进了屋里,李保国给他们发工钱,姥姥带着悠悠去饭店。押到饭店十元钱,又雇了个三轮车,才把饭菜带了回来,另要的东西被悠悠收进了空间。

几人吃着饭菜,和私人饭店的做着比较,都认为没有私人饭店的好吃。姥姥就说:“兄弟,有空了你领我认下几个私人饭店的门,姐在这里也算是安家了,以后生活方便。”

“好,这种地方没人领着还真不好找。我啥时都有空,您有时间了咱就去。”

李保国接着说起了城里的私人饭店,他们各自的特色菜和风味。谈的头头是道,玉玉在一旁搭着话,看来这爷俩标准的一对吃货。把悠悠馋得不要不要的,恨不得马上吃到嘴里。

饭后,李保国掏出八百多块钱,递给姥姥,上面还有一张纸,记着收拾院子的各项费用。

收购旧家具的费用,收购站给开了发票。在三个收购站共买了七万多斤家具,花费了一千多块。

李保国带点惋惜的说:“看着便宜,哪知道卖起来花了这么多钱,还没多少能用的。早知道我就替您慢慢的寻摸了,反正您也不着急用。这些老家具现在根本卖不出去,给钱就卖,不过得慢慢的陶腾。”

姥姥没接钱,“兄弟,既然你能陶腾得到,就替姐慢慢的买吧,你也看见了,咱买的这些能用的不多。再买咱就要完整能用的,多花些钱也值。姐年纪大了,就喜欢这些老式家具。”

“姐您就放心吧,我看着那堆破烂就愁得慌,好多它也只能当劈柴烧,这回一定给您买能用的。”看来他这两天没少受刺激,毕竟一千元钱在现在,比后世的百万元还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