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6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姥姥和悠悠说,回去就给舅姥爷钱,让他帮着到公社窑厂买盖房的砖瓦。全公社就这一个窑厂,买砖瓦得提前交钱排队。要是再不买,以后改善生活,舅姥姥更得唠叨个没完。

姥姥告诉悠悠:农村大部分盖一丈长一丈二宽一间的房子,大约得用3000块砖400块瓦。现在砖的价格是一分五一块,瓦的价格是八分钱一块。一间砖瓦房光是砖瓦就得快80元,其实这也是主要的支出。

建房的梁檩和门窗所用的木料,都是自己栽种的成材树,用工是村民自发的帮忙,主家只需每天管顿中午饭。所以,现在农村有一间砖瓦房一百元的说法。

不过滩区建房花费就高了,垫宅基可不少花钱,就是光管顿中午饭也得好多钱。不过,好多人家建房宅基都是自己抽空垫,一个宅基垫好得几年的时间。因此,有男孩子的人家,从孩子十多岁就开始垫宅基。

要是只盖半砖房,一件房子能省下三四十块钱,因此,现在好多人家都建半砖房。最下面半米高用砖垒,上面垒几个砖垛当支柱,砖垛之间用土垛上。

悠悠听着,在心里算计着,再结合这些天看院子的经验。给姥姥提议:“姥姥,咱可不能建那么小的房子,住着多憋屈啊。咱现在住的房子都是五米宽的,咱就盖六米的吧。”

“不,咱就盖五米的,农村建房不留后窗,宽了屋里光线不好。”悠悠想了一下,确实不管农村还是城里的老房子,都没见开后窗。不过新建的办公用房,前后都开着大窗户。

“姥姥,咱也盖个四合院吧,一次建好了,省得以后再建了。”

“农村那有建四合院的,咱家就这些人,盖多了也住不着。再说这里也不兴盖南屋啊。”姥姥不同意。

“咱不光是住啊,咱家的院子正好临街,姥姥您想想,咱家的代销点得搬过来吧,这得两间房。爸爸的卫生室干脆也搬过来,这样方便。加上大门,五间南屋正好。

咱盖五间堂屋,五间南屋,再盖三间东屋当仓库,三间西屋做厨房。把猪圈羊棚和鸡架都建在后院,干净还卫生。反正咱现在不差钱了,住舒服些多好。”

姥姥一听就炸了,“啥叫不差钱啊,啥话到了你的嘴里,都透着个怪味。你以后给我好好的说话,不准满嘴里跑火车。不过让你着一说,还真挺吸引人,要不咱就这样盖,憋屈了十多年,姥姥享你的福,也痛快一回。”

由于准备盖的房子多,所以姥姥决定买两千块钱的砖瓦,连院墙和房子都用砖垒。

回到家里,昊昊看着悠悠带回来的一堆文房用品,小心的整理着,满眼的欣喜。迪迪围着烧鸡转圈,伸了几次手也没敢拿,因为悠悠告诉他了,等晚饭时大家一起吃。

姥爷帮着昊昊收拾文具,嘴里说着:“早就该学,不过现在也不算太晚,正好放假了,就开始学起来吧。让你妈先教着,好歹比不懂强。”有这样嫌弃自己闺女的吗,那可是唯一的亲生女儿。

“姥爷,那你教我们呗,保证比妈强。”悠悠赶紧给姥爷戴高帽。

“妹妹,你咋知道姥爷比妈妈强的?”昊昊够天真,够可爱。

“笨啊,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当然比妈妈强了,妈妈会的你会吗?”悠悠决定把昊昊往茄地里领。

一家人都笑,昊昊才知道自己又被悠悠骗了。

第127章 孩子自家的好

晚饭后,姥姥把建房的打算告诉了大家。妈妈和爸爸都惊呆了,姥爷倒是神情自如,因为姥姥已经给他讲解过代销点的利润。

姥姥只好又解释了一遍,这回他们就明白了。可不咋的,除去收东西的利润,就是光销售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他们可是知道自家光是卖给民工就有两万多元,这就是三千元的利润。“咱家的运气真好,刚开业就赶上了复堤。”妈妈庆幸的说。

一家人商量好了,姥姥和姥爷拿着钱去了舅姥爷家。悠悠在后面跟着,姥姥嫌她走的慢,拉着她的手拽着走。

舅姥爷和舅姥姥都在家那,舅姥姥还抱着二舅家的志强,二舅妈出去摸知了猴了。

姥姥把钱交给舅姥爷,说明了来意。最激动的是舅姥姥,“就该这样,一想到你一大家子住在那两间房里,俺就替你憋屈。总算熬出来了,赶明就让爱国把咱宅子上的大树出(伐)了,先晾着,到秋后差不多也晾干了,你家盖房子正好用。”

舅姥爷接过钱,“我明天就到公社窑厂给你交钱去,让援朝催着点,啥时有咱啥时拉,不能耽误秋后盖房用。”

“还得哥嫂多费心,我是什么也不懂。”姥爷的话真诚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