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8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悠悠想起春天吃的炖冬瓜干,不仅有冬瓜的清爽还非常劲道,相当的好吃,就要姥姥也晒冬瓜干。

悠悠家分的冬瓜都炖肉吃了,姥姥就在集市上买了十几个大冬瓜,二分钱一斤,真便宜啊。

吃晚饭的时候,迪迪自己就啃了俩鸡腿,还喊着要再吃一个,看来是馋狠了。悠悠怕他撑着了,就拍了下他圆圆的肚子。

“已经够大了,不准再吃啦,要不以后姐姐不给你买了。”迪迪怕的就是以后不给买了,看了眼烧鸡,扭头走了,干净利落,敢情他还懂得眼不见心不烦的道理。

第二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二,阳历是八月初八,这天立秋了。农谚:“立了秋,挂锄勾。”悠悠替妈妈庆幸,总算不用锄地了。

可天气照常热,连着几天,中午的气温都在三十五度以上。悠悠就问姥姥:“不是立秋就到秋天了吗,咋还这么热?”

姥姥的回答是:“立秋闷热十八天,寸草结籽。”

悠悠听了哀嚎:“这得热到什么时候啊?”阳历进入6月,从麦收开始,中午就热到了三十多度。到了8月8日立秋,还得再热十八天,那不是到8月底了,这是要热仨个月啊。

前世的悠悠本来就宅,再加上身体残疾,夏天更是呆在房间不出门。装着中央空调的室内,始终保持在25°左右,哪里知道夏天酷热的滋味啊。

今年可算是知道了,真难熬啊,亏得自己有事没事还能躲进空间。不然,想想就害怕。

天气热归热,不过空气湿度好歹是降了下来,没有以前那么闷热了。早上和晚上的温度也降了下来,最低温度在25°左右,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舒服觉了。

姥姥的西瓜酱豆也腌好了,打开缸口,扑鼻的酱香味飘了出来。姥姥用干净的勺子舀出一碗,淋上香油,放在锅里头溜一下,味道更好了。

悠悠用馒头蘸着西瓜酱,吃了一口。酱香、西瓜香、芝麻油的香味合在一起,味道好极了。尽管西瓜酱咸味较大,但一家人每顿饭也得吃上一大碗。

村里头的其他人家也都是同样的菜色,虽说吃不起那么多香油,但也会用筷子在香油瓶子里头蘸一蘸,象征性的滴上两滴,也算是吃个味道。因着筷子上有水,这水就沉到香油下面,那香油瓶子里头吃了一年也不见少,甚至还变得更高了一点。

这也是穷,没有办法。

后来,悠悠专门在网上查询了西瓜酱豆,才知道它是鲁西南地区的著名小吃,还上过央视的饮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只是到了她那个时代,好多人都说腌制食物不好,也就不太有人做了。

第142章 短风衣

每天的晚上,悠悠和姥姥都在网上浏览服装。先看女装,这个时期的衣服是真难找,怀旧店铺里看了一遍,悠悠是相当无语。

干部服、列宁装,不是蓝就是灰,唯一的区别就是各种不同的蓝和灰,主要是深浅的问题,连个鲜艳点的天蓝和亮灰都没有。难怪女同志也喜爱军装,那到底是一种鲜亮点的绿色。

唯一带色彩的就是线呢上衣了,几种色线织成的格子布,主色调有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黄的,色彩搭配的还是非常漂亮的。

可那款式真让人牙疼,肥大的腰身,小方领,一边一个巴掌大的口袋,就像贴了两块布。衣服偏长,到了屁股下面,又比风衣短,给人一种大了个型号的感觉。

悠悠吐槽:“这春秋的衣服做这么肥大干啥,就不能掐点腰,开个翻领,真是糟践这么好看的布,还永远的格子那,做成这样谁还穿。”

姥姥听了反驳她:“你啊,还是小,没闹明白这个世道。每人一年就六尺布票,都不够成人做一件衣服的。还分什么春秋和冬夏,这线呢的褂子,春秋单穿,冬天套棉袄穿。

你还掐腰翻领那,那样是好看了,还能套棉袄吗。再说,现在好点了,头二年你穿个掐腰的衣服上街,马上得有人批斗你,说你是小资情调。”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姥姥的话给悠悠打开了思路。咱向肥大的方向用劲,看看加肥加大的胖妹妹服饰。刚调出来页面,姥姥就看上了一款,休闲款的格子短风衣。

那款式真是简约,前后身就是三块布组成,比现在的上衣长了半尺左右。领子竖起来是立领,解开一个扣是方领,解开俩扣是翻领。

口袋也很简单,两个斜插的明口袋,斜方格的活泼灵动,打破了衣服的规整和呆板,显得别致多了。

一条简单的斜方格腰带,把衣服变成几种样式。身后和身前都可以系蝴蝶结,各具风采。系上腰带显腰身,不系腰带显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