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2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营业员好心的提醒姥姥,桔子是热性水果,吃多了易上火,一次别吃的太多了。

回到洪城的时候,还不到下午两点。打开院门,院子里很干净,看来罗新才打扫的很勤。悠悠在家做准备,姥姥驮着一篓桔子,去了罗新才家。

很快他们就回来了,王代娣看到新的头饰和扣子,就顾不上别的,一样样的观看挑选。姥姥和罗新才清点各种废品。

罗新才这次收购了10000斤乱发和5000斤废铜,合计9500元,加上950元的酬劳,共计10450元。

王代娣也选好了各种货物,纱巾2000条,袜子还是男女各3000双,头饰再要150袋,扣子50袋,共计11000元,最后罗新才给了姥姥550元。

王代娣自豪的告诉姥姥:“嫂子,现在俺娘家那边的亲戚都跟着俺俩干,再也没人嫌俺丢人啦。”得,她也成了批发商。

娘俩是跟着爱国舅舅的拖拉机回来的,在张集把20套女式的衣服给了胜男舅妈,还给她了一篓桔子。

十月初五,姥姥领着悠悠去了平城。马上要立冬了,悠悠家准备搬家了,今年分的棉花多,自家也不织布了,姥姥打算把铺盖都换成新的。

现在的棉布都是75公分的窄幅,做一床被子得用28尺布,一人一年才6尺布票,所以大家都织粗布做衣服。

悠悠的空间里有的是棉布,不过和现在的棉布差别太大,拿出来用也得找好借口。还好,黑市上有卖布票的,每尺0.20元左右。

这次去平城,娘俩就准备到黑市上多买些布票,做铺盖得用好多的布。

进了平城的院子,到处都是落叶。悠悠进门就挨个院子的打扫卫生,把石榴全部摘了下来,姥姥去找杨奶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姥姥和杨奶奶回来了。进门就喊:“悠悠,快看奶奶给你带什么了?”

悠悠闻声跑了出来,看到杨奶奶提着个布兜,满满的一兜桔子。看来平城的生活水平确实比洪城高,洪城就没有卖桔子的。

“谢谢奶奶!”悠悠拉住杨奶奶的手,跟着进了屋子。屋里已经打扫干净,沏上了一壶热茶。

姥姥给杨奶奶倒了杯茶水,“姐,喝杯茶暖暖。以后天冷了,您老是去广场也不是个办法。”

杨奶奶扒了个桔子递给悠悠,“妹妹,我在好几个厂子都找好了人,一块钱给她们便宜0.10元,比我自己卖的快多了,以后冷的狠了就不出去了。”得,又一个批发商诞生了。

杨奶奶跟着姥姥进里屋挑货,看到有新头饰,一口气要了300袋,另外还要了200袋的扣子,她说冬天做衣服的多,这些扣子正合适。

杨奶奶这次男女袜各要了5000双,5000条纱巾。“妹妹,你是不知道,国棉三厂的女工都说,省城的东西也没咱的好,她们都往回捎。”

姥姥帮着杨奶奶送了两趟,才把东西全部送了回去,回来把22500元钱给了悠悠。两个月前,杨奶奶1万元钱还拿不出来,这次出手就是二万多。

姥姥告诉悠悠,下午一点,以前要衣服的那个妇女过来,让悠悠给她准备600套女装,每套25元。不知何时起,风衣和条绒裤子开始成套卖了。

十一点半,有人送来了一个羊肉火锅,还有一盆10斤烧羊肉。原来,姥姥让杨奶奶领着去了个家庭饭店,在那里订的饭菜。

铜火锅擦得铮亮,木炭火烧的正旺,打开锅盖,锅里的汤沸腾着,羊肉的鲜香飘了出来。悠悠馋得围着桌子转,很不得立马吃到嘴里。

火锅放在中间,外面放着一圈盘子,分别盛着羊肉、白菜、菠菜、粉皮、冻豆腐、山药、木耳、蘑菇。还有几个小盘,盛着调料,豆腐乳、蒜泥、糖蒜、韭花酱、细盐、芝麻油。另外,每人一碗芝麻酱。

姥姥把切好的薄羊肉片下到火锅里,稍停了一会,就浮了起来,捞出来沾上芝麻酱调料,滑嫩鲜美,味道好极了。

“好吃,姥姥,您买个火锅吧,咱回家也吃涮羊肉,真好吃。”悠悠吃着给姥姥提建议。

杨奶奶笑着说:“悠悠,奶奶家有火锅,一会给你拿一个。现在,可没有卖火锅的。”

是的,在这吃饱都困难的年代,人们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确实没人买火锅,县级城市不卖火锅也很正常。

第170章 买卖布票

姥姥瞪了悠悠一眼,“姐,您听她个孩子瞎说,即使有了火锅,也没地方买木炭去。再说,这些调料也没处买去。想吃了咱们就要现成的,还是这样容易。”

杨奶奶也叹了口气,“悠悠,奶奶慢慢的给你买,韭花酱和糖蒜还真没卖的,奶奶去饭店问问,看他们卖不。”

悠悠压下失望的情绪,笑着对杨奶奶说:“奶奶,咱不买火锅了,以后想吃了就让姥姥带着来城里,我还能来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