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3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人生处处皆学问,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烧不了火也翻不动饼,悠悠认命的出去看孩子。

俩人烙完饼,又烧了一锅菠菜鸡蛋汤。悠悠又被打发出去,喊两个舅妈来家里吃饭。

羊油饼有半指厚,里面分好几层,每一层里都夹着羊油丁。悠悠咬了一口,外酥里嫩,鲜香可口,美味啊。

姥姥烙的千层饼又厚又大,一个得有一斤多,志远、志亮和昊昊一人吃了一个。舅姥姥说:“这些面要是蒸馍够吃一天的,烙饼一顿就吃完了。怪不得老话说喝面条省,喝疙瘩费,要吃锅盔卖了地。”

姥姥不这么认为:“嫂子,还是吃得多了长得壮,您看婕格娘,咱村里就她舍得烙锅盔,几个儿子都长得壮壮实实的,比他老两口子高多了。”

舅姥姥也说:“他家的孩子能吃也能干,年年冬天出去拉脚,家里的粮食都省下了,还能挣上钱,咱村的人家谁也比不上。”

悠悠听了,怪不得农村重男轻女,关键是儿子能挣来财富。婕格家日子过的就是好,在村里是上等户。

第177章 羊毛军大衣

搬进新院子,房子宽敞了,志远和志亮不光在这里吃,晚上也住在这里,和昊昊迪迪一个炕,幸好有舅妈送的两床被子。

大舅妈过意不去,舅姥爷却赞成:“让孩子在你姑家住吧,跟着你妹妹学点东西,冬天夜长,不能光玩。”

舅妈说:“智慧在她姥姥家住,他俩又在俺姑家,俺家孩子最多,反倒成了最心静的。”可不,他家就剩志高和智茹俩了。

两个舅妈是真好,从春天到现在,悠悠家吃的面都是她俩用石磨磨出来的,加上他们自家吃的,俩人每个星期都得磨面,每次都弄一身面,从没嫌过脏和累。

悠悠在空间里找了好多儿童系列读本,把印着时间的书页撕了,拿出来让他们看,姥姥给他们说是废品站里淘的。

迪迪真是个天才,有一天看着突然读出声,边读边笑。大家惊奇极了,都不吱声了,静静的听他读。

原来他看的是画书《老鼠嫁女儿》,悠悠给他讲过几次,不过没教他认字。姥爷等他读完,指着里面的字问他,他大部分都会读,个别的得从头顺下,倒是都认识。

爸爸问他:“迪迪,你咋学会的?”

迪迪指着悠悠,自豪的说:“姐姐教的。”

悠悠赶紧说:“我就给他读了几遍,没专门教他。迪迪,你真棒,不愧是俺弟弟,和姐姐一样聪明。”

迪迪听见夸他,高兴的大声说:“姐姐,俺随你,你教的俺都会。”

昊昊志远他们仨像看怪物似的,嘀咕着:“悠悠就够哆嗦(显摆)的啦,算账是天才,张口就来。这又出了个怪物,听几遍就认识,以后咱们咋活啊。”

搬家后最高兴的是迪迪,整天撒着欢满村子里跑着玩,二奶奶家的狗剩也跟了过来,俩人在一起,混的还挺好,胆子也越来越大。

迪迪的玩具多,拿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山霸道惯了,看见就上手抢。俩人不乐意,几乎天天和宝山打架。俩个打一个,宝山就没赢过。

宝山的奶奶在一旁看着也挡不住,她一双小脚跑不动,拦了这个拦不住那个。就柿子专捡软的捏,没敢打迪迪,逮住狗剩拍了两次。

孩子不懂事,一急眼把她推倒了。村里人都站着看热闹,桂萍把二奶奶喊来了,她坐地上还骂着。桂萍把她扶起来,二奶奶让狗剩给她道歉。

狗剩小孩说实话:“俺推您不对,您大人打小孩也不对,骂人更不对。”

大伙听了哄堂大笑,“哎呦,大人还没个孩子懂事,瞎活这么大年纪。”宝山奶奶羞得站不住,红着脸低头走了。

农历的十月初十,张集公社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河工大会战,主要是清理向阳河。

悠悠就奇怪了,咋啥都叫向阳啊,向阳大队、向阳路、向阳河,时代色彩够浓。

爱国舅舅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去了工地。悠悠看到拖拉机上装的东西,才知道队里置办锅碗瓢盆的用途了。去的人各人带着自己的被褥,除了两辆拖拉机外,还带去了两辆毛驴车。

公社的河工没有工钱,只管吃喝,出工的人在队里记工分。现在清理河道全靠人工,天气又冷,还是相当辛苦的。

队里一般都会拿出部分资金,补贴民工的生活,其实就是买些羊肉,打点散酒,给大家取暖驱寒。

出发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人聚在舅姥爷家说话。舅姥爷吩咐舅姥姥:“你把我的军大衣找出来,给爱国带上。”

舅姥姥从家里挂衣服的木棍上,挑开外面的罩布,够下来一件羊毛的大衣,翻过来才看出来是绿军装大衣,颜色都泛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