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真好吃,你俩赶紧吃了吧,一会凉了就不好吃了。”

文具和办公用品也在这里,主要是笔墨纸张。学生用的田字格的练字本和横隔的算术本一毛钱一个,小方格的作文本1毛3一个。

铅笔有两种,长短一样,粗的筷子般粗细3分钱,细的要小一圈2分钱,用着非常的不舒服。

大张的白纸也有两种,厚的7分钱,薄的又叫水帘纸(比喻像水帘般透明)5分钱。

孩子们都挤在放小人书的柜台前,手里举着一毛两毛的纸币,高声的喊着嚷着。

“我要一本《地道战》。”

“我要《渡江记》。”

“我要《小兵张嘎》。”

昊昊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小人书上收回来,掏出自己的2角压岁钱,买了2张水帘纸,一粗一细2只铅笔,又要了一块2分钱的橡皮,一共1毛7分钱。

接过售货员找回的3分钱的硬币,小心的装进衣兜,细心的把白纸折成32开的小方块。拿出拿支粗的铅笔递给悠悠:“妹妹,这个粗的给你,哥哥教你写字。”

悠悠拿着哥哥递给的铅笔,内流满面,孤儿悠悠从小冷硬的心,在这一刻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碎了一地。

后世里,悠悠收的礼物都是珍品,但在她心里,都跟不上这支3分钱的铅笔珍贵。也是这支被用到不足3公分长的铅笔头,被悠悠珍藏一生。

书店的北边是生资五金门市,屋内摆满了铁锨锄头镰刀、粗细不同的铁丝、大小长短不一的铁钉、厚薄不一样的塑料布,基本上没人进来。

最北边的一间开了个朝外的窗口,外面十几个妇女排成一队买颜色(染料),手里拿着张写着种类和数量的单子,相互交流着织布的花样和经验。

悠悠累的都快走不动了,也没发现一丁点发家致富的机会。想想以往看过的穿越小说里的万能主人公,再想想自己逆天的穿越福利,悠悠自己都嫌弃自己笨。

在十字路口的街道旁,也有不少人摆摊,卖的是少量的鸡蛋、白菜、萝卜,以及自家织的粗布,也有卖做好的手工鞋袜的。人们在地上铺个包袱或放个篮子,把卖的东西放在里面,自己坐在后面,静等顾客上门,很少有吆喝叫卖声。

一家人各个门市转了一遍,除了几个包子和哥哥买的文具,也没买别的,很快就回家了。

第16章 送火神爷

“咯咯哒,咯咯哒。”姥姥听到母鸡的叫声,从鸡窝里检出个带血丝的鸡蛋,嘴里高兴地说:“今年打春早,鸡下蛋也早,这才初七就下蛋了。”说着从屋里抓了把谷秕子,扔到下蛋的母鸡旁。一群鸡马上围过来,在地上抢食吃。

初七送火神,吃过午饭姥爷就给兄妹仨扎火把,一米多长的木棍上头绑着大豆秸秆和麦秸,哥哥还找出两个小炮仗塞在里面。

姥姥让妈妈和壮面包饺子,悠悠问姥姥:“姥姥,啥是壮面啊?”

“麦子、豆子(黄豆)、高粱各一份三掺,高粱用开水烫一滚去涩,这样磨出来的面劲道,擀面条和饺子皮不裂,过年专门磨的。”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高手在民间。悠悠觉得自己真相了,其实就是在麦子少的情况下尽量的吃好点。

悠悠趁姥姥和妈妈不注意,偷偷的从空间里拿出一袋一公斤的饺子面粉,倒入盛壮面的面瓮里,拿了个擀面杖搅拌着掺和。

被姥姥看见了,赶紧的过来阻止:“小祖宗,这是吃的东西可不能玩。”

饺子馅还是年前调好剩下的,今年年前打春(立春),年后回温快,再放怕有味(变质)了,姥姥让今天包完,初十石头生就不吃了。

悠悠又偷偷的往饺子馅里加了些精制调和油,别的油怕姥姥闻出异味来。吓死宝宝了,为了你们吃点好的宝宝容易吗!

晚上吃饺子,悠悠吃着加了料的饺子心里美滋滋的,嘴里哼哼着:“咱们的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呀吗真高兴。”

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姥姥拍了下悠悠的头:“看你那馋形,不过今天的饺子还真好吃。”悠悠听得暗搓搓的笑,终于能帮到家里了。

天刚黑,爸妈就领着兄妹仨去送火神爷。韩屯村北靠黄河,出村有东面和南面两条道路。这两条路上远远近近的亮着几十个火把,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

不时地有“噼啪”的炮仗声响起,引起孩子们的一阵阵尖叫。

各家的火把大小不一,燃烧的时间长短不同,快烧完的几个放在一起,就形成个小火堆,人们围着火堆取暖,最远的火堆离村子有一里地(半公里)。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这也是农村群众娱乐的一种方式,没有因封建迷信活动被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