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8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运动服是贵了点,不过它结实啊,穿个三五年没问题,大的不能穿了,小的还能拾着穿。您放心,绝对不褪色,穿烂了颜色也和新的差不多。”

悠悠看过衣服,心里有了数。特别是听了营业员的介绍,更是有了谱。看来,得尽量的大一个号,这年代人们的节俭意识根深蒂固。悠悠记得这里好像有句俗语:庄稼老头不识货,单捡大的摸(要)。

来到丝绸柜台,姥姥就走不动了,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柜台上摆的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都在货架上。就是柜台上的丝绸布,上面也用一大块棉布盖着,怕落灰,毕竟买丝绸布的人很少。

悠悠想到舅妈她们做好的棉袄,穿上那个漂亮。就撺掇着姥姥买:“姥姥,您再买些做衣服吧,您穿丝绸的衣服是真好看。”

姥姥说:“俺都老太太了,还有啥好看不好看的,倒是你妈妈,正是穿衣服的年龄,还真没穿过几件好衣服,整天灰土土的。

买,现在咱有钱了,多买些给你放着,等你长大了,也许就兴穿绸缎了。”

悠悠听得满头黑线,俺才多大啊,就买了放着,不过被人时刻放在心里惦记着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姥姥,俺才多大啊,您就买了放着,还是给妈妈穿吧。”

姥姥忆当年,“从你妈生下来俺就开始给她攒嫁妆,光绸缎就存了半屋子,可惜啊,她结婚也没捞着穿。要是搁以前,你妈能给你攒一屋子布,你可是咱两家唯一的女孩子。”姥姥说出来的话里带着伤感。

悠悠听出姥姥的不对劲,就小声的说:“姥姥,俺现在就有好多屋子的绸缎,够嫁好几回的。”

姥姥立马顾不得伤感了:“你个祖宗哎,咋啥话都敢说,到底是彪还是虎啊。”

“姥姥,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这丝绸质量好,比俺那商城里的还好。再说价格也便宜,差了十倍不止。”

姥姥还是挺喜欢占便宜的,注意力马上放在了选布上,好像不要钱似的,要这个,买那个,一会的功夫,就挑了七八样。

还是营业员提醒她:“同志,您稍停,我先把这些给您开了单子。”悠悠估计,人家是怕她带的钱不够。

这里最贵的丝绸,一件衣服的布料才十几元,百十元钱对她们来说就是毛毛雨。

不过,姥姥的购物热情被打断,节俭的习惯又占了上风,就这些,不再要了。

俩人的目的都达到了,高兴的打道回府。回去的时候,在饭店买了一斤烧饼,家里有熬好的羊肉汤,娘俩简单的吃了午饭。躺热炕上睡了一个多小时的午觉,接着逛街。

下午,俩人的主要目标是副食门市和果品门市,平城的生活水平和临水差不多,物资也丰富。娘俩接着扫货,每种东西都要了好多。

姥姥现在手里有钱了,加上悠悠在一旁撺掇,买起东西来,一不小心就多,逐渐的向着购物狂进发。女人嘛,都有购物的天性。

果品门市的旁边是土产门市,营业员在门口放了张单人床,上面摆满了成挂的鞭炮。最大的一百响,盘成圆盘,还有六十响、三十响的。最少的二十响,包装成长条。

别看姥姥岁数大了,看见鞭炮像个孩子,扳着指头在那算。三十中午、晚上、零点迎新、初一下饺子、初五捏鬼头、初七送火神、石头生、阎王祭、正月十五、十六、二月二,过年得要十二挂鞭炮。

还得分开大小挂,三十、初一的用大挂,初五、初七二十响的就行。自家的、舅姥爷家的、爱国舅舅家的。

悠悠被姥姥算的晕头转向,给她提建议:“姥姥,咱多要点吧,这东西又不贵,一百响的才五毛钱,我都记不住您到底要多少。”

其实,姥姥自己也算迷糊了。她拂着额头:“俺还真没算清,就听你的,咱多要点。”

第216章 买买买

姥姥让营业员给找了个纸箱子,一百响的要了十挂,其他的一样二十挂,一共要了七十挂鞭炮,花了十六元钱。

晚上,娘俩进了空间,躺在舒适的按摩椅上,商量给大伙捎的过年衣服。妇女们要的风衣和裤子有了,男人们要的干部服还没卖。

百货楼里卖干部服,不过得要布票,一身衣服十五尺布票,全村六七十个个男劳力,上哪买这么多布票去。百货楼门口卖布票的加一块,也没有这么多。

今天看到的中山装,悠悠商城里有的是,特别是涤纶的中山装,结实耐磨,价格还便宜,三十元一套,悠悠就想给大家准备涤纶的中山装。

百货楼里的干部服是加厚的斜纹棉布做的,这种布料特别的厚实,做出来的衣服挺括有型,和呢子服效果差不多,被人们称为哔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