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9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早上的饺子是韭黄鸡蛋馅的,里面放了切碎的虾仁。年初一吃素馅的饺子,期盼一年生活素净。

迪迪吃了一个,立刻大喊:“鸡蛋饺子比肉的好吃,我还得吃一碗。”这小东西的嘴是真刁。

昊昊还没顾上吃,听了他的喊声,看他的眼色都不对了。“还没睡醒吧,素馅的饺子就是加了鸡蛋,也没肉的好吃。”

说完,带着满脸不信的神态咬了口饺子,没顾上咽嘴里就唔噜上了:“好吃,确实比肉的好吃。”

迪迪看他吃的快,小声的提要求:“哥哥,你别吃这么快,给我留一碗。”

昊昊看了他一眼,把剩下的饺子倒他碗里,转身去了厨房。迪迪高兴了,对着他的背影大声喊:“哥哥,你最好了。”

转头看见悠悠,接着又喊:“姐姐,你也最好了。”一家人看他两头讨好,差点笑喷了。

今年,悠悠家起得早,吃过饺子,姥爷领着一家人去舅姥爷家拜年。舅姥爷家一大家子都在,大家相互拜了年,悠悠手里多了好几个红包。

舅姥爷家的院子也挂着红灯笼,悠悠看着院子里的家人。去年,大家都是一身军装。今年,男的是毛料的中山装,女的是唐装的织锦袄,纯毛的裤子。孩子们成套的运动服。

都说人是衣裳马是鞍,中山装和唐装的搭配,和军装相比,另有一番韵味。孩子们都穿运动服,更加的喜庆,好像是开运动会。

就悠悠穿着一身花布棉衣,脚上一双绣花的棉鞋,整个一庄户妞,自己还美得鼻涕冒泡。

舅姥姥拉过悠悠猛夸:“悠悠穿什么都好看,俺头一次发现,自家做的棉裤袄,比买的衣服还好看。”

四位老人留在家里说话,大舅领着大家去村里拜年。这时天才刚亮,悠悠跟着转了一圈,忍不住扶额。

天,全村几乎统一的服饰,只有老人和六岁以下的孩子有点特色。

男人一律涤卡的干部服,年纪大的灰色,年轻些的蓝色。妇女都是风衣加条绒裤子,七八岁以上的孩子人人一身运动服,幸亏现在没有撞衫一说。

大家看到悠悠爸那个热情,争着打招呼:“吴医生,过年好。”

看来,有本事的人啥时候都是受欢迎的,爸爸这块璞玉被韩屯村的人挖掘了出来。

舅妈和妈妈的唐装袄在妇女中引起轰动,大家围着她们,研究着棉袄的做法,很不得马上做一件,穿在身上。

大部队回到悠悠家时,四位老人已经到家了,坐在堂屋里,接待来拜年的村里人。

悠悠家的代销点外,围着一群孩子,乱哄哄的喊着:“该开门了。”

姥姥看到大伙都来了,就让爱国舅舅点了一挂鞭炮,打开了代销点的大门。孩子们一哄而进,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东西。今年,村里的孩子拜年钱都多,不再是一毛二毛的,大部分都得了一块钱。

男孩子喜欢的是玩具,女孩子主要买头绳和发卡,很少有买零食的。年前,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称了一斤糖块,给孩子们解馋。

悠悠家的院子里站满了人,大伙都围着舅姥爷和援朝舅舅说话,只好把屋里的凳子都搬出来,让大家坐在院子里,屋子里实在坐不下。

去年大伙沾了养殖的光,今年准备接着大干。各家收割的苜蓿都没用完,足够吃到新苜蓿长出来。因此,大伙都准备正月里就开始喂猪。

特别是看到张留根喂的猪,半年就长到了二百斤,大伙的干劲更足了。这样,小猪秧就紧张了。“大一号”已经放出话来,她家的猪秧子今年不卖了,都留着自己喂。

去年,队里的猪仔就是援朝舅舅联系的,今年大伙都想让他帮着买。援朝舅舅干脆拿了个本子,把各家要的数量记下来,和队里的一起,去大型的猪场购买。

队里去年留了十八头母猪,年前已经配种了,到四月就能产仔了。不过大伙可等不到那时候,还是得买猪秧子。

大年初一,石庙村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波,都年初一了,大家还来买衣服,准备走亲戚穿。关键是,他们村喂猪挣钱了。

周楼村也有来的,买衣服的就很少。三舅妈不解的问:“姑,俺咋觉着,现在村里人比工作人员还舍得花钱。”

舅姥姥告诉她:“现在的工作人员,也不一定比咱村的人趁钱,谁有钱都会花。”

中午,还是两桌菜,不过换了地方,堂屋一桌,男的在那里吃。餐厅一桌,是妇女和孩子。

一直到正月十六,两家都是在一起吃的,就连早饭也在一起。顿顿两桌,天天大鱼大肉,都是白面馒头。舅姥姥每次吃饭都说:“俺就是做梦也不敢想,还能这样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