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0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其实,这些就是无主的土地,石庙村也多出了不少河滩地,不过他们没有韩屯的河岸长,面积反而没有韩屯的多。

特别是黄河的那个大转弯,给韩屯留下了极大的财富,后来著名的黄河观景园就建在了这里。

悠悠看到石庙的苜蓿都开花了,他们村还不收,就趁大伙不注意,把他们村的苜蓿都收了起来。不收的话就浪费了,还影响下一茬的产量。

阳历的4月中旬,队里喂的18头母猪陆续生产,一共产了162头小猪仔。这是头一胎,韩玉民说第二胎一窝能产十头以上。

猪多了,猪场里又增加了两个人,这次准备再留40头母猪。村里每年至少需要1000头猪仔,最少得养50多头母猪。

农历的四月二十,爸爸去临水参加全区卫生系统表彰大会,这是他落户后,第一次受表彰。

听说,为了爸爸的事,县里和地区争取了好几次,关键是爸爸的身份受限制。不过到了最后,还是通过了。

这事对爸爸的影响很大,以前他就是尽心的给大家看病,对外界的事情不大热心,有人找就看,从没主动出过手。

这次的表彰,证明他还是被人敬重的,他的付出和医术是被人们认可的。

参加了这次表彰会,爸爸的名声更大了。人们都知道,韩屯村有个京都下放的名医。不断有人来请爸爸出诊,好多的病人更是慕名而来。

远在百里以外的,也有找过来的。当然,这些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大部分都是患的疑难杂症。

既然来了,好多当天就回不去。一是路程远,现在交通工具落后,一个县才三辆吉普车,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各一辆,公安局都是偏三轮。

二是治病需要。疑难杂症最好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这也是悠悠爸的专长。不过中医得及时调药方,一个疗程最少七天。

亏得桂莲家搬家了,悠悠家原来住的房子空了出来,还有厨房,村里就拾掇出来。让实在回不去的病人,临时有个落脚的地方,村里也能收些费用。

一来二去的,外面就传着韩屯村开了医院,有病房了,来的人越来越多。队里只好把姥姥原来开代销点的房子,隔成了两个单间,这样就有了三个单独的房间。

第236章

房间里用石灰膏抹成白墙,队里还专门配了被褥,做了被罩,比公社的病房条件还好。

好多病人需用青霉素,公社照顾爸爸,给的配额虽然多,但也多不了那里去。这时候,青霉素的产量低,确实满足不了需求。

再说找到这里来看病的,家里条件都好。卫生室没有,就自己出去找。有门路的找来平价的,没门路的就买高价的。

这时的高价青霉素,又成了100元也不好买。关键是年后国家抓了几个药贩子,大家都不敢倒卖药品了。

爸爸偷着对姥姥说:“妈,现在我还真有点想念黑市了,年前要不是有黑市,不知得伤亡多少孩子。现在,国家倒是管的严了,这不病人急需了,有钱也没处买去。”

姥姥嘱咐他:“卫华,咱家里剩下的那些,你要是想给他们用,就按国家的定价收钱,可千万不能多收钱。妈情愿赔些,也不能让你落个倒卖药的名声。”

“妈,您放心,不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我不动用咱们的药,就是用了,也不多收钱。咱就那些药,真是敞开用,也治不了几个病人,这些慢性病,不是一盒二盒的药,就能治好的。

不过,要是药品充足的话,得给病人减轻多少痛苦啊。好多慢性病,都能根除了。”

悠悠听了他们的话,简直要抓狂了。这个憋屈啊,自己的商城里,那么多的青霉素,就是没法敞开的给病人用。哪怕是自己赔钱,只要有合适的渠道,悠悠也心甘情愿。

由于病人多,宝景真的成了爸爸的助手,给爸爸帮了好多的忙,而他也耽误了去队里干活挣。二爷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大力的支持他。

“你跟着吴医生好好的学,病人多你才能多学点,见多识广就是说的这。”悠悠听了,真心的佩服二爷有才,瞧这话说的,太有水平了,见多识广用到这里真的挺贴切。

宝景也十五岁了,爸爸就给舅姥爷提建议,让村里给他报个赤脚医生,这可是一生的职业。其实,宝景这两年跟在爸爸后面,还真学了不少东西,比其他的赤脚医生水平高多了。

另外,就是他执着的态度,这次流脑,爸爸安排他给孩子量体温,他每天两次,三个多月,一次也没拉下过。并且,记录的清楚明白。

爸爸不在家,村里人有个头疼发热的,也都是他给拿的药,其实村里人也认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