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12)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姥姥看见赶紧叫停:“别吃了,杏可不能吃多了。它是热物,吃多了流鼻血。你给姥姥记住了:杏伤人,桃养人,李子行里抬死人。”

悠悠上网查了一下,杏肉味酸、性热,过食杏会伤及筋骨、诱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

同时,由于柴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酸,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日食用3~5枚为宜,肉用杏即甜杏则无碍。

但将杏制成杏汁饮料,不但安全还有益健康。对于爱吃杏的人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娘俩这次谁也没见,把临水和平城的杏摘了,又买了些青菜,就回来了。马上就要收麦了,得准备好吃的。

队里订下了自己家的两头猪,剩下的下水就够自家吃的,娘俩这次没买荤腥。

县里本来就把韩屯当成了试点村,县委李书记亲自过问。现在,援朝舅舅每天都来村里,观察麦子的成熟情况。定在阳历的6月10日,开镰收麦。

第239章 十五万斤爱国粮

其他的村庄小麦都已经收割完了,堤里好多村庄连场都打完了。

6月10日,县委李书记亲自带队,领着二百多人来韩屯帮忙收麦。不只是人来了,还带来了十多辆拖拉机,他们都是坐着拖拉机来的,到韩屯时还不到六点。

这次,舅姥爷没让公社饭店送饭,而是韩屯村自己管饭。一大早,就把悠悠家的大肥猪杀了一头,村里的两口大锅都用上了,还在周楼的馍房定了馒头。

现在,村里长成的肥猪,就悠悠和二爷家有。二爷家的已经杀了两头。这次队里用两头,必须入账,得按食品站的收购价,姥姥就让杀自家的。

看到姥姥从城里买回的黄瓜,舅姥爷专门派爱国舅舅去了一趟县城,拉回了一车黄瓜,不仅做菜用,还洗干净了,用筐装着,抬到地头,让帮忙收麦的人吃了解渴。

护村林下,打扫的干干净净,树下铺着干净的凉席,旁边摆着绿豆汤、麦黄杏、洗干净的黄瓜。

两口大锅里炖着猪肉黄瓜粉条,成簸箩的白面馍,大家随意食用。这在现在,可算是顶好的饭菜了。

县委李书记和大家一块吃喝,他和舅姥爷开玩笑:“老韩,你这可是用糖衣炮弹,收买我们给你当牛做马。”

人多力量大,割得割,拉的拉。两天的时间,村里的九百多亩麦子就收完了。

第二天,舅姥爷就把打出来的第一场新麦,交了公粮。接着就给县委李书记讲条件:“李书记,俺村今年多交爱国粮,您再给辆拖拉机吧。”

县委李书记也是个爽快人:“老韩,你要是还交十万斤,我再给您辆拖拉机。咋样?”

旁边的公社书记听了,揭舅姥爷底:“李书记,您掉老韩坑里了。他今年多种了四百亩麦子,十万斤没一点问题。”

舅姥爷赶紧表示:“俺再多交五万斤,换辆拖拉机,总可以了吧。”

别的村庄,一万斤都交不上,韩屯三百人的小村,能交十五万斤麦子,跟着来的人都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睛。

县委李书记也自豪,他带着这么多的人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老韩,我把自己的户口也落到你们村吧,俺咋觉着,你们村的群众比俺这个书记过的还要滋润。”

从此以后,韩屯就成了历届县高官的住村点,当然,也是年年的先进村。

李书记临走,交代公社书记:“你在这里,给我盯着老韩,让他先把十五万斤麦子交了。”

其实,这是帮韩屯村,麦子收完了,还得打场,用的人少了,拖拉机可就派上了用场。公社书记来,拖拉机也得跟着来。

舅姥爷先把十五万斤的公粮交了,县里和公社里的人都走了,剩下的就是自己村的人,大伙关起门来,安心的分粮食。

队里留下了足够的小麦后,村民每人还分了五百多斤。6月17日,第二遍打场完工,队里合麦秸垛,每人又分了30斤乱场麦。

小麦的产量也出来了,每亩达到了400斤。村里的干部商量了一下,没往上报这么高,亩产380斤,这已经是全县的最高产量了。

村里的大锅又支了起来,还是炸面块,现在大家的生活虽然提高了,但还是很享受在一起吃饭的感觉。大伙欢天喜地的聚在一起,人人笑逐颜开。

“今年咱也光吃白面馍,离了杂面一样活。”

“去年,种麦时不是你说的吗,不留春地种高粱,来年等着饿肚子吧。”

“别说他了,俺也是这样寻思的,谁知道能分这么多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