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2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村里的大锅饭在8月17结束了,8月18日开学,村里人基本都回来了,大部分搬回自己家住。

为了让孩子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就把剩下的救灾物资分了,各家自己开伙吃饭。

这次开学,志远升到四年级了,志亮和昊昊升三年级。志远去了周楼上学,村里其他的上四年级的孩子,也各自住亲戚家读书。

现在,韩屯村过的好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重视了,虽然交通不便,但没有让孩子退学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反而多了,都在二十人以上,关键是村里的女孩子都上学了。

四栓和五段姐妹也跟着二年级上起了学,“大一号”把女儿送到了娘家,接着读四年级。

后来,她们几个都考上了大学,一个个都出息了。她们说起来都感谢悠悠,说是悠悠唤醒了她们对知识的渴望。

反而是父母支持读书的男孩子,好多留在了家里。韩屯村的条件好,男孩子早早的订了婚,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学习。

智慧和志远都住在了姥姥家,大舅一次送去了500斤麦子。这在周楼引起了轰动,两个村子离了一华里,他们也不知道韩屯具体分了多少粮食。

舅姥爷住在了悠悠家,舅姥姥让大舅他们也过来吃饭。三个孩子现在吃住都在这里,大舅家就他们两口子了。

舅姥姥说他们:“家里就剩你们两口子了,自己做自己吃,美的你们俩,过来伺候着。”

大舅妈笑着回答:“俺听您老的吩咐,您让干嘛俺干嘛,保证给您伺候舒服了。”

“朝霞和胜男俩人赶一块过月子,俺得出去伺候她们,到时候还得合伙,干脆现在就在一起吃吧。”这才是舅姥姥的真实想法。

舅姥姥能干着那,基本不用大舅妈做饭,早上他们过来时,舅姥姥就把饭做好了。午饭和晚饭,大舅妈收工回来,舅姥姥饭菜就端上了桌。大舅妈就是帮着洗洗刷刷,还有就是帮舅姥姥喂猪羊。

姥姥把各种吃食都准备好了,舅姥姥只管做,大舅妈和姥姥负责磨面。现在大伙都是撑船出去打面,也没人愿意吃石磨面了,队里的两头驴闲了起来。

只有悠悠家磨面吃,每次磨面,姥姥就得说道悠悠一回。“就你事多,非得吃石磨面。俺就没吃出来,磨的面和打的面有啥不同。”

说归说,她老人家没出去打过一次面。

防台上除了队里的猪圈,各家的都挪了回去。大家把防台上打扫干净,就给老首长收拾出两间房子。墙面用白水泥抹上,屋里新盘了炕,用细棉布新棉花套了里表三新的被褥。

8月20日,老首长重新搬回了韩屯村,韩德才也跟着回来了。老首长挨家看了大伙的情况,最后拍着舅姥爷的肩膀:“老韩,好样的,在这场大灾里,你带着大伙又打了个胜仗。”

全村的群众都感谢老首长:“首长,您给的这些砖瓦,可帮了俺们的大忙了。要不是您帮俺们留下这些船,俺们根本出不了门。”

老首长听到大伙提起出门,给送他回来的县委领导提要求:“你们得想办法,给大伙找条出路。”

看到跟着的同志流露出作难的表情,他就安排县武装部的同志:“你们回去,给临水军分区打报告,就说我安排的,想法给这两个村子垫条道路。”

部队的作风雷厉风行,8月22日,军分区的车辆就开来了,他们和黄河指挥部结合,把堆在大堤上的沙石,用车辆拉倒了韩屯和石庙村后,垫在了通往生产堤的路上,两天的时间,就把道路垫好了。

两个村子总算有了一条通往村外的道路,韩屯杀了四头猪,送给了前来帮忙的部队。队里的猪都长到了二百多斤,老首长看了都觉得奇怪。

第249章 韩道荣的喜事

“老韩,你们村的猪喂什么了,咋跟吹气似的,俩月长了一百斤。”

村里人和老首长开玩笑:“首长,俺村的猪不是吹气了,是喝黄河水长的,这么大的水,可不就长的快了。”

老首长的警卫员作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本正经的说:“怪不得你们家家要了十只猪仔,原来是喝水也能长膘。”

大伙被他逗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村民们都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杀猪,挨着家的请首长吃饭。大伙自发的排起了号,能请首长到家里吃饭,是大家的荣幸和光彩。

不过这个愿望落了空,8月25日夜里,从刚垫好的路上,开进辆吉普车,老首长带着爸爸给的中药就走了。幸亏爸爸给他刚制作了一批蜜丸。

村里的路刚通,石老师就给韩屯带来个惊喜。8月26日一大早,他给韩道荣领来个媳妇,是个三十八岁的新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