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2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她俩在那唠嗑,悠悠一会就困了。自己爬上炕,去见周公了。

就这样,每天大舅他们回去后,姥姥带着悠悠不是去临水,就是去洪城,摘完院子里的水果,就去批发部购物,要不就是逛门市,看到合适的就买。

姥姥现在总算有了富婆的气度,看到动心的没二话,掏钱就买,再没肉疼过。

果品门市为了过节,专门进了一批莱阳梨,姥姥这次要的多,哪个门市都要十篓,五十斤一篓才7.50元,确实便宜。

姥姥的说法是:“都说越吃越馋,还真不假,去年要的那些,俺就没吃够,想起来就后悔。今年得多要些,放着够吃一年的。”

悠悠看着空间里的80篓莱阳梨,心想:一天合十多斤,应该够了吧。

姥姥最喜欢的是提子葡萄,本地的葡萄口味酸涩,含水量大,不易储存,放上两天就坏。

提子就没有了酸涩的缺点,酸甜适中,果质较硬,口感良好。最大的优点是耐储存,常温下保持湿度可以放置一个月。

悠悠种的提子多,红提、青提、大粒的、小粒的,还有无籽的玫瑰香,不仅颜色紫红酷似玫瑰,吃起来还有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悠悠最喜欢吃它。

还有红枣,最后两天,除了冬枣,姥姥把其他的枣都打了。明明可以让机器人摘,姥姥非得亲自动手打,说打过的枣树明年产量高。

收下来的园红枣、和田大枣和金丝小枣,都适合晒干枣,悠悠全部收进空间,用机械烘干了,天然晒干枣太不方便了。

快过节了,姥姥和李保国他们结了账。这段时间,他们一共收了14600快银元,44根金条,4600元的玉器,总共花了57720元。

姥姥看了两趟,王奶奶还是没在家。就给她留了二袋面粉,十斤豆油。

院里的红香蕉苹果摘下来,姥姥就让大舅带回去了。一共900多斤,姥姥让他放代销点里,能卖就卖,价格和果品门市里一样,也是0.20元一斤。

农历的八月十四,村里的猪杀完了。一共是416头,66563斤。悠悠高兴的合不上嘴,六百多万到手。

姥姥对商城里的收入是漠不关心,看着悠悠的高兴样,非常的不理解:“你那里面赚多赚少的有啥用,你又花不上。”

姥姥看过后世的纸币,对新版的人民币意见可大了,提起来就埋怨:“没事改啥版啊,有钱不能用,想起来就憋屈。”

悠悠给她解释:“姥姥,咱往外拿的东西,也是用钱买的,没钱可拿不出来东西。”

下午三点,姥姥给杨奶奶家送了十斤猪肉,就带着悠悠回去了。

一进村子,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熏肉味。舅姥姥告诉姥姥:“全村杀了四百多头猪,光下水那家都一百多斤,这天又热,大伙就做成了熏肉,能吃到过年。”

吃过晚饭,大伙都来了,姥姥拿出悠悠准备好的钱,让韩道伟一家家的结算,爱国舅舅负责支钱。

这次,多的人家一千五六,少的也快一千了。大伙拿着钱,笑的嘴都合不上。开始盘算明年盖房子的事,大伙相互攀比着,盖房的标准又提高了。

现在,家家又喂了十头猪,到春节还有五个半月,到时候又是二百多斤的肥猪。

拿了钱,大伙转过头就和姥姥套近乎,“姑,还得您帮忙,门窗上的玻璃您得接着操心,俺们盖房子也用带玻璃的门窗。”

姥姥回答的爽快:“行,包俺身上了。过了年俺就多进些,都要成大块的,你们想要啥样的随便划。”

悠悠的商城里玻璃便宜,质量还好,这个要求容易实现。其实,光门窗也用不了多少,就是得去县城买,来回的不易,玻璃还不好带。

再说了,一般的木匠没有玻璃刀,买的时候就得按尺寸划好,回来万一不合适,还得去一趟县城。因此,农村建房很少有用玻璃门窗的。

大伙走后,姥姥递给舅姥爷3400元钱。“还是老办法,咱一家一半。”

舅姥爷留下一千,把剩下的都给了大舅:“你和红英起早贪黑的,这些拿着吧。”

大舅妈不让要:“爱国,咱爹明年得盖房子,得用好多钱,咱们又没事,就不要了,等咱爹盖好房子再说。爹啊,你大小的是个干部,盖的房子不说最好吧,也不能比别人家差。”

第253章 韩屯村扬名

舅姥姥说她:“你个傻孩子,你爹给你们就接着。盖房子的钱咱有,不说俺们这两年挣的钱,就是你爹的工资,这两年都是你们姑买东西,俺们也没花,都攒着那,你爹一个月五十多块,你们算算,够盖个好院子的吗?”

悠悠这才知道,舅姥爷的工资这么高,看来国家对立功的军人,还是非常照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