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70)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姥姥以韩屯村的名字,在银行里存了30万的存折,当然是分开存的,5000元一张,光存折就一沓。

由于天冷,姥姥让大舅拉回去家一车无烟煤,准备冬天取暖。原来的冬天不烧炉子也过来了,去年上级救济的无烟煤,家家生炉子取暖。

今年天刚冷,人们就感觉受不了,用去年剩下了煤把炉子烧上了。大伙不说自己娇贵,找的借口还挺有道理:“咱村围着一圈水,冬天可比原来冷多了,不烧炉子还真没法过。”

村里人见爱国舅舅拉回去的无烟煤,也都托姥姥帮着买。队里干脆决定,统一买无烟煤,分给大家,每人一千斤煤。另外,给学校和卫生室各买两万斤煤。

悠悠听了舅舅捎的口信,哭的心思都有。现在的无烟煤,国家的定价是三分钱一斤。可悠悠的空间里,无烟煤一块多一斤,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姥姥看着她的苦瓜脸,偷偷的笑。还不忘取笑悠悠:“这和做买卖一样,不可能光是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赔了,比起你买鱼挣的钱,这算什么啊。”

还真是,在悠悠的电子商城里,一斤鱼就能换一千斤煤,全村530口人,五百斤鱼就够了。

不过悠悠觉得,姥姥绝对是故意的。“姥姥,咱俩才是一国的,您得找好自己的位置,不要站错了队伍。”

“俺才不管啥队伍那,俺就知道,自己是韩屯村的人。孩子啊,在咱最困难的时候,是韩屯的人拉了咱一把,给了咱一家子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凡咱能帮上大家的,一定得帮。”姥姥这次说的恳切,没有商量的余地。

“姥姥,俺向您保证,您说道那俺跟到那,绝对无条件服从。您老还有指示不?”悠悠举着右手,话说的斩钉截铁。

姥姥看着她的样子,一把把她举着的手拍了下来:“俺跟你说正经的,可不是开玩笑。”

悠悠耷拉下头,哎,人小了就是不行,俺也是真心的给您表态啊。

回到家里,姥姥把存折给了韩道伟,又给了他37元钱,给村里买煤用了16500元,这些钱当然是回到了悠悠的腰包。

韩道伟拿着存折,激动的手都打哆嗦。韩玉臣拉着他,连声说:“让俺看看,让俺看看。”舅姥爷虽然没说话,但颤抖的双手,也出卖了他故作镇定的表情。

过了好一阵,几个人才平静下来。韩道伟告诉姥姥,家里买鱼也收了68800多元。韩玉臣高兴的说:“这哪是水灾啊,这是给咱送财来了。这塘子坑对咱村来说,可不是拦路虎,它就是聚宝盆。”

韩道伟不认同:“石庙和咱一样,对他们来说,塘子坑还真就是拦路虎。咱村多亏韩支书领的好,也亏得秀芹姑在外认识的人多。”

舅姥爷却叹了口气:“钱多了也不是好事,想起那几个赌博的,俺心里就堵的慌。要搁以前,夜里不能睡,大伙还不得成夜的干条编啊,窝棚里还挂着风灯,看得又清楚。

还不是钱多烧的,看不上那两个钱了。今年要是再把这钱分下去,不知道会出啥妖蛾子那。”

韩玉臣也说:“还真是这样,上了年纪的没事,年轻的确实变了,现在赌博是不敢了,不过找个理由就喝酒,也不爱干活了。”

韩道伟接着:“俺原来没注意,听你们这一说,还真是这样。看来咱们得想个办法,这钱啊,咱商量好了再分。”

舅姥爷说:“明天咱多喊几个人来,商量这个事。”

第285章 村里通电

第二天,看到姥姥回来,各家都高兴的不行。大家都说姥姥买的煤好,比去年的好烧。悠悠买的都是后世里的优质煤,肯定比现在的混级煤好用。

“本来想着今年点不上炉子了,无烟煤可不好买,谁知道您又给买来了。

原来吧,咱也没点过炉子,都是烧柴禾,也就那样。这烧了一年炉子,还真习惯了,暖和还省事。”

从此以后,冬天的取暖煤,都是村里统一购买,直到村里统一安装了暖气,还是有部分老年人,喜欢烧炉子取暖。

悠悠又坐到了教室里,学校里,每个教室都点上了炉子,教师的办公室、宿舍也点上了,到处都是暖和和的。

这段时间,村里的卫生室,病房里住满了病人。为了方便,卫生室也从悠悠家搬了过去。其实也不远,和悠悠家就隔着一条南北路。

农忙季节过去,人们趁机治疗慢性病。爸爸整天忙的不行,名气更大了。病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远。

现在,一间病房已经开始住俩个病人了。每个房间都点上了炉子,方便病人取暖做饭和熬中药。

9月底,队里的母猪陆续产仔。120多头母猪,产仔1300多头,三舅从公社兽医站请了个兽医,专门住在韩屯,负责防疫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