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1)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悠悠,这就是你说的智脑啊,你咋会捣鼓它?”

“姥姥,就从有了这些东西,我就会了。您也能学会,这东西好学。”

还好姥姥认识字,尽管是繁体字。悠悠为了方便姥姥学习,给智脑下了命令,只要是姥姥在旁边,智脑自动更替为繁体。

姥姥很快就被智脑迷住了,比后世的网迷还上瘾。她老人家越看越惊奇:“悠悠啊,这智脑咋知道这么多,以前的就不用说了,咋还知道以后的事,这里面说的是不是真的?”

悠悠可不敢说自己是后世穿来的,这秘密打死她都不会往外说。

“姥姥,您管它是不是真的,天上的事咱俩哪能弄明白,只要能拿出来好东西就行。”悠悠满嘴跑火车,她可是知道,姥姥信神也信鬼,尤其信任老天爷。就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每天不自觉的都会念叨几次“老天爷”。

“俺悠悠说的是,姥姥还不如个孩子想的透。这回老天爷是真的开眼了,俺就说你姥爷一辈子行善积德,到老不能连口好的都吃不着。”

“不过悠悠,你这里面连个人影都见不着,东西哪来得?咋做的买卖?”姥姥依然万分的不解。

“谁知道哪?说也说不清楚。”别说现在了,即使是后世的科技时代,穿越也只是人们的杜撰。

也有能说清楚的事情,姥姥看到智脑上的时间,突然明白了过来。“你个小骗子,感情你分秒不差的报时间,就是这样来的,亏你爸还说你有时间天赋。”

悠悠看着姥姥,得意的哈哈大笑。

第27章 代销点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11点,在悠悠的提醒下,姥姥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智脑。

娘俩刚出去,二奶奶拿着一小块花粗布找了过来。

“悠悠姥姥,你上午去哪里了,俺寻思找你合计下买颜色(染料)的事。”

“俺去村里给孩子们找鞋样子去了,孩子们脚长得快,去年的鞋都小的不能穿了。”姥姥的应变能力真强。

“这是桂花从她婆家找的花布样,可以织出几个花色,大人孩子都能穿,你看行不?”二奶奶把手里的布块递给姥姥。

姥姥看着花布,高兴的说:“那可太好了,俺正发愁咋织出让她兄妹几个都能穿的布。”

“今年托你家的福,卖毛地梨子赚了不少钱,俺准备多织几勾子布,你想织几勾子?”

“先紧着您老来,悠悠她兄妹仨还小,一件衣服用不了多少布。”

“那俺家就织六勾子。”

“俺也织六勾子把,咱今年织一大机子,也不亏找回机子。”

在俩人的对话中,悠悠弄明白了。一勾子布长一丈六尺,一次最多可以织十二勾子。

看时间快到十一点半了,姥姥对二奶奶说:“二奶奶,您先做饭去吧,一会婉莹放学回来,我让她算用多少颜色(染料)。下午没事,正好去向阳大队点上买回来,俺家的洋油(煤油)也该买了。”

妈妈吃过午饭就拿着二奶奶放下的布样算账,从布的一头扯下几行线,露出一排线头,按颜色一样样的查数,记在纸上。又按比例算出每种颜色棉线的用量,重新写了一张纸。悠悠凑过去看,电绿、草绿、黄绿、黑四种颜色的后面写着斤数。

二奶奶过来时已经算好了,妈妈又问二奶奶想织几样,每样几勾子,算出来纬线要用的数量另外给她写了一张纸。

向阳大队在周楼村南两华里,姥姥用自行车驮着二奶奶和悠悠。路上,姥姥告诉悠悠,向阳村以前叫兔子园,是周楼村雇农的居住处。周楼村解放前是富裕村,地主和富农就有十几户。

有一年夏天连阴雨,周围的农田都积了水,雇农居住地地势高没被水淹,田地里的野兔都跑到那里,雇农靠吃野兔度过了饥荒,也落了个兔子园的村名。

文革开始,兔子园的村民带头革命,成了周围十三个村庄的排头兵,村名也更改为向阳大队。

大队代销点共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门上挂着一块木制牌匾“洪城县张集公社向阳大队代购代销店”。进门就看到青砖砌成的柜台,呈”凹”字形,将货架和顾客隔开。

这个柜台有一米多高,一米宽,台面是用混凝土抹成的,常期使用,表面被磨的非常光滑。柜台的东西两头都有折叠的木质小门,小门打开时,人可以从这里通过,小门关闭时,就和台面连接在一起。

柜台的后面是木制的货架,每一层货架上都摆着商品,顶针、摁扣、纽扣、手电筒灯泡电池,烟酒糖茶、罐头和饼干,搪瓷盆,暖水瓶、香皂、肥皂、毛巾小手巾,鞋袜帽子方头巾,打成卷的布匹也有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