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27)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要是按县供销社的进价,一套衣服可是一倍的差价。姑啊,咱说啥也得自己加工,这可比咱卖衣服强多了。”

悠悠心想:三舅妈到底是供销学校毕业的,这账算的是真明白。不过,舅妈,纵使您千算万算,也算不清我的账。您就是想破大天来,也想不到我有个电子商城。俺可是独一无二的跨时空的电商悠悠。

俺的账得这样算:电子商城里的涤卡布是150公分的宽幅,每米3元。每套干部服,用料2.50米,每套衣服布料费7.50元。扣子、挂钩、线及腰里和裤兜布,这些配料0.30元。

裁剪每套五分钱,烫熨每套0.15元,每套衣服合计8.00元。

悠悠的商城里,每套涤卡的干部服,价格20元。要是在外面加工,每套只需0.70元的加工费,这样衣服的成本价就降到了8.70元,比从商城里买便宜的太多了。

这应该是前世今生里,最佳的组合了吧,也应该是最低的价格了,任谁也做不出这么便宜的衣服。前世后世相结合,悠悠总算找出了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大舅妈接着说:“姑,您老操心干呗,俺可不懂你们说的买和卖,俺就知道,要是加工干部服,一天最少能做二十件。比起咱姑做的这衣服,干部服就五个口袋,容易多了。

俺也不求多,一天能挣2元钱,比干条编强就行,做衣服不累手啊。姑啊,您看看俺这手,大口子小口子都满了,一见水就钻心的疼。”

悠悠看着大舅妈伸出来的手,粗糙干裂,有的口子里还带着血丝,确实够辛苦的。

舅姥爷听着她们的议论,说:“实在不行,就以村里的名义办,你们负责提供布料和销售,村里就挣个加工费。

听你们说,一天每人能加工二十件衣服,一件二毛钱,就是四元,给本人二元,村里还能落下二元,比干条编强多了。

咱们的簸箕柳,自己用不了还可以往外卖,石庙村就能给包圆了。一亩地的条子,最少能卖三百元钱。”

援朝舅舅说:“这也是个办法,胜男,你要是能联系到涤卡布,倒是能试试。

要是行的话,我让张集公社的四十二个村,都办服装加工厂,你去年不是卖出去十五万套干部服吗。

现在啊,上级要求各公社改革,我寻思着,这是个路子。”

其实,就是每个村都干,也没多少人,关键是没有这么多的缝纫机。不是都和韩屯村似的,家家有缝纫机,别的村里,哪个村也不到十台。

全公社加起来,也不到500台缝纫机,一天的加工量最多5000套干部服,一个月15万套的产量,胜男舅妈自己就能批出去。

胜男舅妈大包大揽:“没问题,年前找我要货的多了去了,不少是供销系统内部的,现在不是提倡改革开放吗,俺们也可以自主进货了。

不过啊,姑,他们可是冲着咱们的衣服不褪色来的,俺可不知道哪里的涤卡布不褪色。您老知道吗?”胜男舅妈越说声音越小,没有了刚才的高谈阔论。

舅姥娘听她这么说,气笑了:“你啊,也是个没数的,还从厂里直接进货不到一元,你那根本就没货,要是和你们卖的一样,谁不会算账啊,就你精明。

你也知道你姑这布明显的好,那能和你们的一个价,这不是胡乱算吗。”

第330章 果园

胜男舅妈小声的说:“娘,关键是俺们供销卖的褪色的干部服,进货就是一套28元。”

舅姥娘又说了:“要是一样的东西,你能争的过公家。他们找你进货,还多花2元钱,还不是因为你的货好。”

悠悠在背后扯了下姥姥的衣服,小声的和姥姥咬耳朵:“姥姥,咱商城里有,还能裁好了。”

于是,姥姥打断她娘俩的话:“胜男,我还真知道这种不褪色的涤卡在那进,而且还能找人把布料直接裁好,运过来就能加工。援朝,服装厂的事情,你看着办吧。”

姥姥这一句话,大家都安心了。舅姥娘教育两个舅妈:“看到了吧,关键时候,还得看你们姑的,以后多和你姑学,凡事稳当着点。”

舅姥爷起身往外走:“我和他们几个议议去,家家都有缝纫机,咱村里的厂子好办。”

正月初五的下午,爱民舅舅的电报就来了,只有仨个字:“速归校。”

全家都紧张了,围着爱民舅舅问情况,爱民舅舅一句话也没说,舅姥爷觉出不对劲来了。

他拍了拍爱民舅舅的肩膀,长长的叹了口气,哽咽着嘱咐道:“自己注意,把你姐夫给的药带好,别让你娘知道了。”

下午六点,爱民舅舅吃了专门给他下的饺子,连夜开着车回去了。

爱民舅舅走的时候,舅姥爷跟着送到了村口,直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