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悠悠和姥姥提要求,多要两份红烧肉带回家。姥姥问清楚可以带走,不过得自己准备盛菜的家计,就要了五块钱的。

交上钱拿着单子,领上悠悠出去转了一圈,让悠悠拎出个搪瓷盆又回到了饭店。正好,红烧肉做好了,全部放入盆里,都快装满了,分量大的让悠悠咂舌。

出了饭店门,找了个僻静处,悠悠把盆子收到空间里,就和姥姥进了百货大楼。虽然到了吃午饭时间,百货楼里的顾客却不少。

一楼是日用百货和副食品,各种货物陈列在柜台里和后面的货架上,摆的井然有序、琳琅满目,和公社供销社门市的杂乱拥挤相比,显得高档大气上档次。

柜台是半人多高的玻璃柜台,里面放着的物品看的清清楚楚,也把人群和货物隔离开来,柜台的后面贴墙立着高高的货架。

人们趴在柜台上,探着身子往货架上看,用手指着想要的东西喊服务员拿。服务员不慌不忙的应着,悠闲的态度和拥挤的人群格格不入。

悠悠挤进了副食品柜台前,隔着玻璃往里看。成袋的上海什锦糖果、大白兔奶糖,青岛高粱饴。成桶的上海什锦饼干,形态各异的饼干盒就有好几种,上面印着漂亮的图案的。

姥姥推了推两眼发光的悠悠:“要多少?”

第30章 买买买

“一样来十份。”

姥姥问营业员:“服务员同志,俺家办喜事,多要点有不?”

“你要多少,柜台上不够可以去仓库提。”营业员看到姥姥要的东西多,态度比较热情。

悠悠用手指挥姥姥一样样的报数,营业员低头开条,最后用算盘合了两遍,一共九十二快。便宜啊,三十袋糖块,每袋一斤,四十盒桶装饼干还不到一百元。

姥姥数出一百元递给营业员,“嗖”的一声,悠悠抬头看到了一个奇观。

柜台之间有许多的空中滑道,各个柜台收的钱款连同发票一起放在夹子里,由售货员把它用力推到收款台那里。收款员再将盖章后的发票连同找回的零钱推回来。夹子在滑道上滑动时发出的声响此起彼伏,很有意思。

娘俩要的东西数量较大,营业员把提货单交给她们,让去仓库直接领。

儿童玩具区前围满了孩子,叽叽喳喳的喧闹着,悠悠挤进去一看,也就有十来种简单的玩具,塑胶的动物玩具,彩条的小皮球,两三种洋娃娃,万花筒、六色的魔方,和后世各种各样的精美高档玩具,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不过,悠悠还是要了万花筒和魔方,回家给哥哥和迪迪玩,可怜的娃,估计长这么大就没买过玩具。

劳保用品区洗衣粉和肥皂都得凭票购买,不过香皂可以随便买。桶装的海鸥牌洗发膏,白色的塑料盒装着淡蓝色的膏体,一桶340克的海鸥牌洗发膏才六毛二分钱,悠悠让姥姥买了两桶,终于可以让全家人摆脱用洗衣粉洗头发了。

二楼是服装布匹和鞋帽。成品衣服花色样式呆板单一,成人的只有干部装、列宁服和衬衣。干部服是带三个兜的上衣,下面两个兜,上面左边心口处一个兜,因为干部穿的较多而得名。

衣服大部分是蓝黑灰白四种颜色,妇女的衬衣多了粉、黄、红、绿色,基本上是单色的,不带花型图案。儿童的也就是嵌个花边,贴个动物图案,颜色稍微鲜艳一点,有的还带点小碎花。

姥姥给爸爸买了一身蓝色的干部服,上衣十五块钱,裤子十元。给妈妈买了一身蓝色的列宁装,上衣十四元,裤子八元。

不过也把姥姥带的布票用完了,干部服15尺布票,列宁装13尺布票。现在一个人一年才十二尺布票,据姥姥说,这还是多的,七零年以前一年才六尺布票。

两身衣服才四十七元,悠悠再次感叹这时的超低物价,但想想这时期工作人员一个月三四十元的工资,还真不算便宜。

悠悠让姥姥和姥爷也买一身衣服,姥姥说:“你爸妈都有工作,经常出头露面,穿身好的有面子,我和你姥爷要是穿出去,大家都得说俺俩拽洋灯皮(显摆)。”

在针织区,姥姥买了十多件卫生衣(文化衫),全都是白色的,成人的胸前印着“农业学大寨”或“为人民服务”,儿童的印着“好好学习”。成人的一块二三,儿童的按大小四到七毛。

毛线区成捆的毛线有三种:纯毛、混纺、腈纶,都是粗毛线,没有细的膨体纱和开司米。颜色纯正,手感柔和,价格便宜,一斤纯毛的十二元,混纺的十元,腈纶的七块五毛钱。

悠悠要姥姥买了三斤藏青色的纯毛毛线,够姥姥和姥爷织两件毛衣。两位老人年纪大了,不抗冻,里面套件毛衣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