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6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那好啊,省得我来回的运了,收音机零件体积小,运输还方便些。”

有的大体的方向,他们就在一起商议起办收音机厂的事情,姥姥则和悠悠研究起童装来。

悠悠把几款童装都拿出来,和姥姥商量起来。姥姥是件件都喜欢,其他的几个人看见,也都夸好。

冯主任看着这些童装,兴奋的说:“姑,您这在那买的,我咋没见着,这才像孩子们穿的衣服,这要是上了架,还不得疯抢。”

童装在临水基本上是个空白,百货大楼里的童装很少,款式也老旧,基本上就是成年衣服的缩小款,宝宝服根本就没有。

姥姥告诉他们:“我就是出来考察衣服的,既然你说好,俺回去就做,你要是想要啊,就找胜男吧。”

冯主任嘿嘿的笑着说:“韩书记可是给我带来了一名干将,今后啊,我们供销系统就跟着沾光了。姑,咱可先说好了,以后,你们的服装出了新款式,得优先供给我们。”

“好,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当然得先紧着俺侄媳妇了。今后,你们得多照顾着胜男,她怀着孩子可是不易。”姥姥和他套近乎。

“姑,您老就放心吧,我派她专门给您服务,一切您老说了算。”

悠悠在火车上,就用意识指挥智脑,线呢、的确良和防雨绸的童装,每种订了一百万套,裁剪好并且把布贴画粘上。

现在的布贴画,是用缝纫机轧上去的,后世里的布贴画,直接粘上就行,绝对不会脱落,简单省工。

儿童运动服,就有好几种,厚的、薄的、加绒的,又是拉链又是松紧边,做工麻烦。

特别是加厚带绒的运动服,现在的缝纫机,根本做不了。做运动服的针织布料,市场上也没买的。

因此,悠悠就在商城里,直接订制成品。电子商城里这种简单款式,化纤布料的儿童运动服,非常便宜,七八元钱一套。

喇叭裤、夹克衫依据深南流行的颜色和款式,直接订制的成品,这些化纤的衣物,还是比较便宜的。

棒子鬼子做这些东西,相当的有经验。吐血大甩卖,十元三条就是他们的口头禅。

还有,悠悠以1.00——1.50的价格,订制了100万的蛤蟆镜,也是棒子国的。

到了临水,姥姥给三舅家留下一套家电,物资局局长给联系了一辆顺风车,娘俩直接回了韩屯。

援朝舅舅虽然二十多天没回家了,他还是先去了单位。“姑,您回去告诉胜男,我安排好了,就去接她,让她在家里安心的养着。”

自8月18日出去,到9月2日回来,娘俩在外面待了整半个月,家里几乎乱了套。

大舅妈看见姥姥就说:“姑,您可回来了,咱家里的衣服积压了40多万件,快没地方放了。胜男急得不行,要货的天天跟着催。”

40多万件衣服没熨烫,全部积压在仓库里。去深南的时候,悠悠在家放了100万件的裁好的衣服,也已经全部发放下去。

智慧姐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京华学校是9月18日开学。大舅妈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她准备上学的用品。

悠悠爸爸不能去张集高中代课了,部队来人,正在给他办借调手续,去部队制药厂指导伤药生产。

韩屯联中已经开学了,昊昊和志亮今年上初一。迪迪跟着家宝去上一年级,本来他还不到上学的年龄。

“小狗剩”张家宝今年七周岁了,该上一年级了,迪迪看他上学,也闹着要去,家里人被他缠的没法,只好让他去了。

姥爷现在是被代销点占住了,每天挑着铜钱打发时间,家里的猪羊都是昊昊在喂。他和志远两个,每天抽空割草打扫卫生,赶个大人能干。

现在他们两个,成了村子里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吃苦耐劳学习好,哪哪都是优点。

悠悠看到哥哥就心疼,虽然他的个子长到了一米七,身体也壮实,可他才是个11岁的孩子,应该是到处撒欢的青葱少年。

第361章 孩子王

小小少年主动的帮助大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每次看到哥哥热的满脸通红的驮回青草,吃力的从猪圈里往外撂猪粪,悠悠就心疼的不行。

可是哥哥却笑的满脸的灿烂,每次干完活就去找姥爷汇报:“姥爷,我把猪喂上了。”

“姥爷,我把猪圈清出来了。”

“姥爷,我把羊圈好了。”

姥爷听见都会夸他几句,他每次听了,脸上就流露出自豪的笑意,这时候的表现,还挺像个孩子。

迪迪今年六岁了,也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他跟狗剩一起,去河滩割草,帮着家里人捡鸭蛋,打扫鸭棚。

每次都嫌弃的捏着鼻子,嘴里不住的喊:“真臭!”。第二天,还是接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