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7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三间的小四合院,现在不到二万元。五间的院子,不到三万,二进的院子最合适,三万五就能要了。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院子,那些残破的院落,价格即使低了一半,也没人要。”

现在,京都住房紧张的,都是收入低的老百姓。国家干部和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单位分配的住房,还是比较宽裕的。

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结婚证领到手,就能分到个独立的房间,怀孕以后,换成两居室的房子,他们是不需要买房的。

大型企业工厂的职工,住房最紧张,老少几代人,挤在十多个平方的房子里,可是,他们的生活都困难,那里有钱买房子。

一些京都的老户,因为解放后无节制的生育,一家四五个孩子,现在又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住房更加的紧张。

前些年,一家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其他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自七七年恢复高考,大批的知青回城,好多还是拖家带口的回来,加剧了京都住房的拥挤。

回城的知青,别说正式工作了,集体单位的工作也找不到,好多在家待业,靠父母养活,即便在院子里搭建个棚子住,也没钱买房子。

虽说改革开放了,可是国家的工资标准没变,效益好的单位,多发些奖金,也没法和工资比。工资和奖金加一块,多的一个月六七十元钱,大部分还是四五十元。

这个时候,家里有几千元存款的人家,就是顶尖的了。可是离买院子,差的太多了。

第370章 结束分居

所以,一间两间的棚户房,反而好出手。一间的平房,能卖到三千元。

也有一些藏了家底的老户,能卖的起院子,可是他们不敢买,怕再来一次反攻倒算,被人抓住把柄。所以,他们敢偷着买吃食,不敢买院子。

舅姥爷听了以后,对姥姥说:“妹妹,我来时就和你嫂子商量好了,要是合适的话,就给孩子们买套院子。

咱家里的孩子读书都行,将来可能的话就留在京都,公家分的那小房子,还没咱家里的厨房大。

反正咱手里有钱,趁现在房子便宜,给孩子们置办了,以后即使用不着,再卖也不吃亏。

家里放着那么多的钱,俺和您嫂子心里不落稳,花出去正好。

来的时候,俺们就把钱带来了。妹妹,买院子的事,还得你操心帮着办。”

姥姥听了,高兴的说道:“哥哥,嫂子,您们这么想就对了。您俩的钱还真没啥用,不如拿出来给孩子们置份家业。

行,您们就擎好吧,我帮着您们买。嫂子,咱尽量要大院子,各家的孩子都多,以后也能住的开。”

吃午饭的时候,姥姥把舅姥爷想买院子的事,给四位老人说了,托他们帮忙买。并说尽量的在天桥附近买。

后世里,这片地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国家保护,不能随意拆迁和征用。

这也是悠悠告诉姥姥的,姥姥对四九城还是比较熟悉的,悠悠一说,她就给划定了大致的范围。

吃过午饭,四位老人就带着大家去了天桥附近,去那里看院子。深远幽静的胡同里,只有一些孩子打闹玩耍。

四位老人在这一片比较熟悉,他们带着大家,先去了房管所,卖房子的人家,都在这里进行了登记,这里还有他们的寄放的钥匙。

房管所的同志,拿着一大串钥匙,领着他们看了十几处院子。有一进的,也有二进的,不过都是四合院,姥姥听从悠悠的建议,把平房排除在外。

这一片,前后四个胡同里,二进的院子出售的就有七处。依据房屋的建筑情况,价格在3.2——3.8万元。

舅姥爷和舅姥娘两个人,从价高的开始选,一次就挑了五处院子。舅姥娘是这么说的:“四个儿子,一人一处,剩下的这个,是给智慧买的,以后孙子辈的,谁进京就给谁买。”

大气,不知道二十年以后,这二进的四合院,价格涨到了几千万,您老还有这胆气吗。

剩下的两个二进的四合院,姥姥要了。分手的时候,和房管所的同志约好了,五天后来办手续,因为房主有不在京都的,得等他们过来。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六点了,妈妈简单的做了晚饭,大家吃了,坐在一楼的客厅里,讨论着今天看过的院子。

晚上九点的时候,爸爸才被部队里的车子送回来。他告诉大家:这次借调他,去制药厂其实是个理由,他就在制药厂挂个技术顾问的职务。

真正上班的地方,是部队医院的高干病房,给一些老首长当主治医师。今天报到,20日开始正式上班。

爸爸上班在医院,平时就在家里住。妈妈终于结束了独身生活,夫妻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