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8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舅姥娘却说:“爱民这么大了,在家早就该娶媳妇了,我啊,都给他置备齐了,他找了对象来这里,也能做口饭吃。”

爱民舅舅今年22岁,家里的人一般20岁就结婚,22岁就该有孩子了。当然,部队里的人结婚晚,不过22岁也该找对象了。

舅姥爷夸舅姥娘:“这一趟让你跟来就对了,还是当娘的心细,我就没想起来这些。”

9月23日是星期天,妈妈把孙万杰和王卫红两口子,罗瑞和桂金都请到一起,在家里吃了一顿饭,把智慧姐介绍给了孙万杰夫妇。

孙万杰高兴的说:“我开了学就听说,今年学校里最小的新生,是鲁省的理科状元,家就是咱临水的。没想到是韩奶奶的家人,智慧妹妹,以后你在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就去找我。

别的不敢说,学生会里的事,我能帮你办好了。你哥我啊,现在是学生会的组织部长。”

舅姥爷是知道孙万杰家的情况的,他悄悄的对姥姥说:“妹妹,看来国家的政策真的变了,连地主家的孩子都能当官重用了。”

罗瑞祥还是个男孩子,看见智慧竟然红了脸。就连说话也不利落:“智慧,你有啥需要出力的事情,就去找我,俺们系里的男生多,打声招呼就是一大帮。”

9月25日,悠悠他们就回去了,迪迪拉着妈妈的衣服,依依不舍。看到智慧姐掉泪,他哭着说:“我才不跟慧慧姐学,我是好孩子,我不哭。”

回去还是跟着部队的货车,当天就回到了韩屯。

大舅和大舅妈俩人,详细的问了智慧在学校里的情况,听到京华和京大一墙之隔,慧慧可以随时去悠悠妈妈那,俩人总算放心了。

第374章 捕鱼

舅姥爷回来的正好,村里正在种小麦,韩屯还是给县里的种子站,繁育小麦原种。今年,村里的11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麦种。

今年的10月5日是农历的中秋节,村里决定趁着节日,把塘子坑里的鱼,捕捞出来卖了。

今年的中秋节,县里各单位都给职工搞福利,来韩屯买鱼的多了,要猪肉和肉食品的也多了。

村里的三辆拖拉机一天两趟的来回跑,塘子坑里抽水用的是电机。

李专员把临水副食品站的采购员派到了韩屯,采购员亲眼看到这么多的黄河鲤鱼,兴奋极了,立马下了订单,运输的问题他们自己解决,这可帮了韩屯村的大忙。

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速度比原来快了好多。悠悠和姥姥还是坐镇平城,村里的拖拉机主要是往平城送鱼。

随着市场的开放,今年的鱼价格比以前高了,市里的收购价是0.40元,市场上的零售价卖到了0.60元。

姥姥和悠悠商议好了,给村里的价格,比市里的收购价高,每斤0.50元,娘俩每天给村里销3万斤鱼。

悠悠的商城里,野生黄河鲤鱼,掀起了新的抢购热潮,增加了几千万的收入。

今年的苹果在中秋节前二十天就成熟采摘了,红香蕉和黄金帅两个苹果品种,不易存放的缺点突显了出来。特别是栽的年限长的黄金帅,铁锈病特别的厉害,品相差的无法走亲访友。

烟台的国光苹果个头太小,红富山苹果没下来。人们走亲戚,还是喜欢用个大品相好的红香蕉苹果。

临近中秋节,苹果价格节节攀升,市场上每斤苹果高达0.50元,比原来的价格增加了一倍还多。

八月十二日,姥姥在临水的院子里摘了两篓子苹果,带了一桶十斤的花生油,两袋五十斤的白面,给王奶奶送去了,正巧碰到王奶奶在家。

王奶奶打开院门,看到姥姥就说:“妹子,我猜思(估计)你中秋节得过来,在家里等你两天了。”

姥姥听了一愣:“姐,您这是有事?”

“没什么事,快进来说。你啊,又带这么多的东西,上次就给孩子放了两箱奶粉,够喝到春节的啦。

悠悠啊,几个月没见,你长的快跟奶奶高了。快进来,奶奶给你留了一筐石榴。”

进屋坐下,王奶奶给姥姥倒了茶,又给悠悠端过来几个石榴。这才对姥姥说:“妹子,我给你收的银元,还有些玉器,钱也花光了,趁现在给了你,节后再接着收。

现在,国家的政策松了,原来好多藏起来的家底,都开始出手,换成钱给孩子成亲。

以前因为成分不好,把孩子们耽搁了。现在年龄大了,没有合适的了,只能花高价给孩子娶亲了。

即使花高价也找不着好的,不是长相差,就是有残疾,要不就找个寡妇。就这也得花高价,这成分高了,除了考学,什么事都受影响。

妹子啊,想想万杰,能找着卫红这个媳妇,俺娘俩真是烧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