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8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最后,公社里也没办法了,和县里汇报了韩屯的情况,县里专门派了个工作组,在村里住了一个星期,找群众谈话大伙都嫌耽搁事。

有人被问烦了,就说:“俺们村这样挺好,干嘛非得分开啊,俺乐意还是老样子,您们回去吧。”

有样学样,韩屯村的人最后基本形成了共识,这样在一起挺好,不分组了。

为了韩屯分组的事,援朝舅舅专门回来了一趟,可是大伙已经铁了心的不分组,他也没办法。

韩屯分组的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这也是全县唯一的不分组的村庄。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组的实行,和工分挂钩的好多事情都有了新变化。

首先是社办老师,生产队解散了,自由组合时大伙都不愿意要他们。确实,六七十人的组,谁愿意养个拿全勤的老师,再者社办老师对组里的生产没一点帮助。

毕竟社办老师是少数,最后全县出台了一个新政策,社办老师的工分补助取消,和代课老师享受相同的工资待遇,不过由各村自己解决,各生产组兑钱解决。

其次就是集体企业中的合同工,原来他们也和社办老师一样,享受全勤的工分补助,集体企业每月发放几元钱的补助,现在也没工分了。

效益好的企业,每月能增发一部分钱。效益差的,就直接把人解散回家了。

还有就是各公社的林场,其实大部分是果园。大的上千亩,小的几百亩,原来的工人都是从各村抽调的,用工人数较多,是按十亩地一个工人安排的。

几十上百个工人,林场可负担不起。所以,林场留下了部分技术骨干,大部分人被下方回村了。

第378章 扩大业务

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的卫生室了,没有的工分来源,卫生室直接交给了赤脚医生本人。

不过队里的房子,和里面的药物,还是集体的。药物经公社医院核算后,作价处理给了赤脚医生本人。

好多村的卫生室都搬回了医生自己的家里,他们连药和器械都买不起,大部分是赊欠的,买房子的钱能省就省了。再说,卫生室开在自己家,也方便了好多。

二爷主动找村支部,商量卫生室的事情。虽然悠悠爸爸回京了,可是宝景的医术也算是学成了,来韩屯住院看病的人,还是不断,每个月都能给村里增加千余元的收入。

二爷的意思是,既然村里没有分组,卫生室还是保持原样。村里的干部认为这样也行,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大伙也都同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上下,将习惯了故步自封的广大人民群众,吹的晕晕乎乎。有胆量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少之又少。

李保国在这方面,算是带头人了。他自打当上了震宇公司的经理,在经商方面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生意由暗转明,越做越大,比胜男舅妈的业务量大了二三倍。

他的眼界也开阔了,在临水的西郊购买置换了十亩宅基地,自己建造了个大型的商贸中心,门市加库房,招收了六个工人,加上自己家的亲属,干起了百货批发业务。

大部分的货物,来源于震宇公司,震宇公司也为他撑起了保护伞。现在,来自深南的公司,和以后的海外企业一样,在各地都是一路绿灯。

为了扩大业务,李保国缠着姥姥,把他手下的十几个得力干将,都认命成为震宇公司的主任,下面还配备了几十个业务员。

他自己的商贸中心,也打上了震宇公司的名义。姥姥没投一分钱,他自动给了20%的份额。

11月6日,是姥姥和王奶奶约定的交货时间,王奶奶果然在家里等着姥姥。

她见了姥姥的面就说:“妹子啊,多亏了你说收袁大头,俺把那四万元钱花出去了,结果,进入11月,银元就涨价了,翻了一半的价格。”

王奶奶把银元都拿了出来,各种银元混在一起,近一万五千块银元。看来,王奶奶是都给姥姥放着那,一块也没卖。

这个时候,她把银元都卖给国家,就能赚三万多元,比她这几年的收入都多。即使卖出去一半,也说的过去,毕竟这四万元钱,有她自己的一半。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王奶奶的人品,这可是个守信的老太太,值得人信任和尊敬。

姥姥按5元的国家收购价给王奶奶,王奶奶说什么也不要:“妹子,3元一块俺就赚了。再说了,这本来就是给你收的,要不是这样,俺一块银元也不会收。国家提价了,这是你的时运好,跟俺可没关系。”

一个不要,一个非得给。最后,姥姥和王奶奶商议好了,国家增加的这一半钱,俩人均分,姥姥按每块4元的价格,给的王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