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1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志远态度挺坚决,他说:“老师已经给安排好了铺位,我还是先在学校里吃住,要是不行再搬到三叔家。”

爱国舅舅说:“就让他试试吧,咱家有的是粮票,多买些馍票,饭量再大也能吃饱了,条件比我上学时好多了。”

胜男舅妈只好说:“志远,咱家里学校近,你有事就回家,叔叔和婶子在这里,碰到难事给我们说。咱不惹事也不能收委屈。”

景云他们几个在洪城县一中,星期天回到家里,就来找智慧,一中的英语老师的发音,和智慧教的不一样。

听了景云他们学的英语发音,悠悠满头的黑线,也忒磕碜人了,英语硬是让他们用汉语发音直读出来,还带着些洪城的口音,听的那叫个怪异。

估计他们的英语老师,应该不是教俄语的出身,而是语文老师教的。听着洪城音调的英语发音,悠悠私下里认为,还不如不开这门课。

悠悠妈妈听了他们的英语发音,也开始发愁,倒是智慧姐出了个主意:“要是能像许国璋《英语》那样,有一套高中的英语磁带就好了。”

其实现在高中的英语非常简单,第一册 就是二十六个字母,简单的单词以及常用的对话,内容和儿童识字差不多。

悠悠顺口接到:“智慧姐,那你给他们录一个吧,我给你找空白磁带去。”

智慧局促的说:“那可不行,我这读音也不标准。要是姑父在就好了,他的发音准确。”

妈妈对智慧姐说:“慧慧,你就先给他们录一遍吧,总比他们老师读的标准。”

智慧把这当成了大事,连着录了好几遍,她自己才算满意了。悠悠始终跟着录音,听的暗自点头,看样子智慧姐没少下功夫,她的发音真的很标准。

录音完成后,悠悠又复制了几盘,防备着磁带坏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几个家里都没有录音机,就悠悠家有一台。

再说了,录音机和收音机不同,录音机价格太高了,现在一台便宜录音机就得800多元,关键是县里的百货大楼没有卖的。

景云已经17岁了,是他们几个中年龄最大的。悠悠妈就对她说:“景云,这台录音机放家里也没啥用,你们就带学校里去吧。你年龄最大,录音机就由你保管。”

景云没答应,回家找爹娘商量去了。没过多久,“大一号”就来了,进门就找姥姥:“姑,景云回家给俺说了,说她智慧姐给想了个学习的好办法,就是缺台啥机子。

说是得小一千元钱,咱县城还没卖的。得去临水买,还不一定有。

姑啊,您路子多,帮孩子买一个吧。钱多少的没关系,只要是孩子上学用的上,俺们舍得花钱。”

景云跟在她娘的后面,激动的不行。不过,她也有顾虑,“姑奶奶,录音机有小的吗,像你们家的这么大,俺在学校里不好放。”

第402章 住宿差

“大一号”回过头来,说她:“你这孩子就是死心眼,让你爹给你打个大木箱,放到里面,平时用锁锁死,不就行了。”

姥姥在深南见过小型的录音机,就对她们娘俩说:“我给景云捎个小型的,和课本差不多大,平时放书包里就行,带着方便。”

景云高兴的说:“那太好了,这样我们几个,有空就能随时在一起学习了。”

其实高中的英语前面几课内容简单,景云她们几个,在暑假里基本上都学会了,就是纠结于和老师的发音不同。

看见“大一号”给景云买录音机,其他几家也找到姥姥,让姥姥给他们家的孩子捎录音机。他们都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用,孩子得用两年,上了大学也得用,这钱花的值。”

下个星期天,悠悠和姥姥去临水,大舅妈惦记孩子,收拾了一大包吃的用的,提着上了车。智慧姐也跟去了,她听了景云的英语发音,对志远的情况非常担心。

到了三舅家才知道,志远已经搬到家里来住了,说起这事胜男舅妈笑的不行。

志远住校,援朝不放心,咱孩子个子高可年龄小,就嘱咐我往学校多跑几趟,给孩子送些吃的。

开始没看出来,志远挺高兴的,一大缸子肉十几分钟就能吃完,抱怨说学校里的菜都是用水煮,连点油星都看不到。

我让他回家吃,孩子还不肯,说别的同学都是这么吃的,他也能行。不过,每次都嘱咐我,不让我去,说让同学们看见不好。

我怕孩子营养跟不上,隔一天就去一次。前几天我才发觉不对劲,孩子吃着饭浑身乱动,不时的用手挠抓。

我就问他怎么了,他满不在乎的说:“没事,就是有点痒。挠挠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