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27)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悠悠又加上了法语和德语,每天在空间里跟着智脑学了,再教给昊昊他们,反复的练习口语,跟玩似的就学会了。

有时外面的人听到了,就问姥姥:“你们家的孩子,这是说的哪国话,叽里嘎啦的,一句也听不懂。”

姥姥也听不懂,不过听习惯了,常用的也能懂几句。就笑着回答他们:“孩子们在京都的华侨商店,听外国人说话,觉得新奇,就跟着学了两句,没事在家说着玩,我也听不明白。”

大家都说:“还是你们家的孩子聪明,听了就能记住,俺听他们说了好几次,一句也没学会。”

悠悠也承认,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妖孽,他们学习领悟能力确实比较强。加上悠悠的特意引导,反复的练习,确实显得比村里的其他孩子出息。

即使是智力一般,在悠悠这样的特殊关照下,熟能生巧,也该笨鸟先飞了。

其实做饭也简单,进入冬季,悠悠做饭主要是炖菜,白菜羊肉汤、排骨炖冬瓜、小鸡炖蘑菇、豆腐鲫鱼汤、竹荪炖鹅,每天换着花样的炖菜。

再整治几个现成的卤菜和凉拌菜,当作下酒菜,姥爷和舅姥爷大舅他仨每天中午一斤酒。

馒头用小麦在村里的伙房换,每天的早饭都是大舅妈做的,悠悠打小就爱睡懒觉,早上起床都得姥姥喊好几次。

晚饭是悠悠做,用大铁锅熬各种杂粮粥,再用散炭炉子炒两个青菜,搭配几种咸菜。

大锅做的饭菜香,别说大人了,就连迪迪中午都能吃两碗炖菜,仨个馒头。

悠悠穿过来后,饭量大增,现在才十岁,比后世二十多岁时饭量都大。难怪个头长的快,已经1.58米了。

昊昊长到了1.72米,又高又壮,从后面一看,就像个大人,比“高高三”都高,其实他才12岁。

现在,家里的牲畜都是他喂,出圈打扫卫生也是他。志亮和志高俩人,也把自己家和爷爷家的活计给包了。

悠悠还负责洗全家人的衣服,不过家里有了洗衣机,悠悠只是把衣服放到里面就行了。

舅姥爷和大舅家的衣服,也是悠悠洗的。大舅妈一直过意不去,可是她忙的连看洗衣机的时间都没有。

第409章 厚嫁妆

这个家里,最清闲的应该就是智茹了,她今年上一年级了。除了上学就是玩,每天看到爷爷,还会扑上去,撒娇让抱一会,她是全家人的公主。

不光悠悠家是这样,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如此。大人忙的不可开交,孩子们就得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女孩子做饭洗衣服,男孩子喂养牲畜。韩屯村家家有自来水,不用挑水,这也剩了好些事。

悠悠觉得,比起后世娇宠着的“小太阳”们,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长方式。

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有责任心,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进入腊月,景芝先结婚了。她的新房在她大奶奶家的东屋里,村里给她批的宅基垫好了,就等着年后盖房。

男到女家落户,还是和娶媳妇不一样。“大一号”给闺女准备的非常齐全,“三转一响”都是新的,还让悠悠姥姥帮着买了个21英寸的大彩电,家具更是齐全。

不仅如此,家里还专门杀了一头猪,摆了三十多桌席面,把全村的人都请过来喝喜酒。

可是,结婚的当天,男方家就没来人,韩屯村开了一辆拖拉机把男方拉了回来。景芝的婆婆给做了二套铺盖,一块带了回来。

结婚的第三天,俩人回了婆家一趟。她婆家的人还是按娶媳妇的规矩,给了景芝五十多元的“磕头钱”。

宝山的三姐得等年后房子盖好了再结婚,她家的住房紧张,没有多余的房间让她结婚。

接着,就是二爷家的桂香出嫁,二爷这次嫁女儿,可是卯足了劲的陪送。

全新的“三转一响”,“六十四条腿”的家具,光是铺盖就陪送了十床。不过,他没给桂香买电视,石庙村没有高压电,买了也用不上。

听二奶奶说,二爷给了桂香一万元的压箱底钱,不过没敢明着给,私底下给家里人说明白了。

最可喜的是,宝景在给桂香打家具的时候,也给桂花做了一套,给她二姐补嫁妆。

新家具送到二姐家里,把个桂花激动的,抱着弟弟哭了一场:“弟弟啊,姐姐结婚后,虽说自己过的不错,可也没帮了娘家。咱爹娘怕我在婆家难作人,再难也没给我张过嘴。

家里过好了,还给我补嫁妆,不论在哪里,到啥时候,也没有这样的。

弟弟啊,姐心里明白,你和爹娘都是疼我的,怕我受了委屈。”

二爷的这种做法,传遍了十里八村,被大家当成了美谈。大伙提起来就说:“人啊,可是没有十年的穷富,别看人家要过饭,可是人家的孩子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