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31)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韩道伟把钱分下去后,舅姥爷又强调了一条,过年期间,谁也不准赌博,大赌小赌都不行。

年后,准备盖房子垫宅基的,趁早动手,肉食厂和服装厂过了初十就开始上班。

韩屯村的养猪场存栏2000头肥猪,石庙村的两个队,每队也有2000头的存栏量,这6000头猪,够干到正月低的。

平城县靠近韩屯村的十几个村,年前就和韩屯打好了招呼,年后,韩屯优先收取他们喂养的猪,他们为了卖个高价,年前就没舍得卖。

今年的春节,集市放开了,卖猪肉的真多。那个村庄都有会杀猪的,大家都想一块去了,过年杀头猪赚点钱花。

猪肉供应的多了,人们又舍不得多买,猪肉的价格一直往下降,从开始的每斤1.20元,降到了0.85元,别说赚钱了,每斤赔0.15元。

不过比起卖给食品站,价格还是高。可是有了韩屯村收购生猪0.75元的价格,价格低了,大伙不乐意卖。所以即使等到年后,大家也乐意。

再说了,过了正月十五,韩屯村的各厂房都开始扩建,县建筑公司的人员,就到位了。

大伙怀揣巨款,高兴的不行,哪里会有意见,都主动表态,保证不犯错误。

韩志杰大声的说:“支书,您老就放心吧,咱这一年都没舍得停过工,走亲戚都没时间,就这几天的功夫,忙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赌博。”

韩得库用脚揣着儿子,“高高三”磨磨唧唧的站起来:“老少爷们,俺也表个态,今年俺连纸牌都不摸。俺啊,趁着过年可得好好的睡个好觉。

你们是不知道,年前这十几天,俺娘可把俺使唤惨了。每天4点就把俺从被窝里拽出来,帮着她揉面蒸馍,晚上还得给她和面,熬到十点多。”

韩得库一瞪眼:“你个瘪犊子,你娘闲着了,她比你起得早,睡得晚,你还有意见了。”

第412章 老天爷

今年的春节,韩屯村基本上没有蒸馒头的,都是从伙房里换馍,“小老妈妈”和桂莲俩人,蒸全村人的馍,每天起早睡晚,忙的不可开交。

两家人也都跟着帮忙,就连二爷喂上牲口,也过去给她们烧锅,“高高三”和张家根也都跟着忙和。

腊月二十九日,三舅援朝一家人也回来了,智莉成了全家人的宝贝,从这个人的怀里到那个人的怀里,大家都争着抱她。

她不认生,看到谁逗都笑呵呵的,有时候没人逗她,她还反过来逗别人,笑的咯咯的,特别的喜庆。

即使这样,舅姥爷和舅姥娘也时不时的叹气,儿行千里娘担忧,何况爱民舅舅去的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前线。

二十九日吃过晚饭,孩子们都出去了,姥姥把服装厂一年来的账目拿了出来。

八零年一年,服装厂一共盈利一亿二千万多元,分成五份,每份二千四百万。

大家对这么多的盈利还是感到震惊,特别是援朝舅舅,他不服气的说:“姑,你这零散的服装厂,咋比咱临水5000人的收音机厂都挣钱,各县都有服装厂,也没听说他们赚钱啊。”

三舅妈反驳他:“咱们的收音机厂,效益够好的了,在全省都是前几名,你别不知足了,要不是姑姑给你提供低价的货源,这些利润也达不到。

咱们的服装厂,现在发展到800多个,2万多的工人,咋着也得比收音机厂挣的多。

再说了,二嫂在部队办的家属服装厂,也没少挣。另外,她在那边干批发,也挣了好多。”

说到这里,胜男舅妈想起深南振华公司的电子厂,年后新上的收录机生产线,就对他说:“援朝,年后振华公司新上收录机生产线,你带人过去看看吧,要是可以的话,收音机厂也上一条生产线,还是收录机挣钱。”

援朝舅舅听了,立马来了精神,“姑,您给罗叔打个招呼,过了年我就带人去。”

“好,年后我就给他说。”

今年一年,两个公司赚了3个多亿,这还是账面上的数字,是悠悠按照市场价格做的底价。

其实还有一大部分,是电子商城里和现实社会里的差价,光是这一样,就有2个多亿。

李保国的公司的提成,收入一千多万。

家里的代销点,今年也收入了二十多万,姥爷整天的在代销点里忙活,身体反而比原来好了许多,主要是他的精神好多了,整天笑呵呵的,和买东西的人们聊天打趣。

今年悠悠支出的也比较多,光是收购鞋垫和布鞋,支出去了三千多万。

从深南的市场上,购买各类食品和酒水,还有各种丝绸产品,支出了二个多亿。

还有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的铜钱和乱发,以及京都何老他们收购的古董家具等,支出一百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