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44)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大伙都跟着打岔,援朝舅舅把悠悠护到身后,对姥姥说:“姑啊,您可不能打孩子,悠悠说的在理,及时的给我们提了个醒。平时没觉得怎样,让她这一说,还真的是这样。

姑啊,我们在上面,听到这话的机会还真的不多,您老听到了,得及时的告诉我,这才是真的疼我。”

“援朝,你听她胡说八道,我咋没听说过。”说完没好气的瞅了悠悠一眼,她老人家心里清楚着那,知道悠悠这是在网上看到的。

跟随的人热烈的议论着,若有所思的说:“你们别说,这话说的还真是形象,咱们以后都得注意了,一定得管住自己的嘴。”

罗新华及时的打岔:“韩董,明天,我们是去别的工厂,还是去市场?这一年来,深南的变化可大了。

第422章 黄金期

您在路上,大体的也看到了,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工厂,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市场也建的好几个,都是专业市场,就这还不够用的。

还有就是周围的村庄,家家户户开工厂,东西只要能生产出来,就有人买。

去年一年,外来人口增加了三十多万,但还是不够用,到处都是招工的广告。

劳动力紧缺,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现在月工资都上百了。不过劳动强度也大,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三班倒成了二班轮换。”

姥姥转过头征求援朝舅舅的意见,他们几个人都希望去工厂,特别希望能去村里参观,准备给临水农村找条适合的发展道路。

姥姥对罗新华说:“兄弟啊,您年纪大了,明天让瑞和带着我们就行。再说了,您们爷俩,总得留下一个,主持大局。”

“好,就让瑞和陪着您们,他在外面跑的多,比我还熟悉。”

不过,临水收音机厂的技术人员,决定不去别的地方了,他们希望能留在振华的收录机车间里学习,吃住也在这里了。

这不是大问题,罗新华立即吩咐,马上有人负责给他们做了安排。

晚饭考察团回宾馆吃,罗新华一家三口留在别墅里,大家一起吃的,还是温秀娟做的晚饭。

不得不说,温秀娟的南方菜做的地道,即使姥姥一直生活在北方,也吃的赞不绝口。

饭后,罗新华父子向姥姥汇报了去年的经营情况,罗瑞和把去年的账目,全部带了过来,交给了姥姥。

他们还没走,援朝舅舅就回来了。他回来陪姥姥和悠悠住,毕竟一老一小,单独的住在这里,他还是不放心。

罗新华他们走后,安排好三舅的住处,娘俩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姥姥把账本全部扔给了悠悠:“让你那智脑看一遍,姥姥得去歇着了。真的老了,这又没干什么,咋感觉这么累。不行,姥姥得进你那空间里,做套按摩,松松筋骨。”

娘俩进了空间,就没出来,在空间里休息了一个晚上。悠悠给姥姥提建议:“姥姥,咱不跟三舅他们回去了,坐火车太累了,我开车带您回去。”

姥姥却说:“恐怕不行,你舅舅能同意。姥姥也不想和他们一起走,到时候再说吧。”

智脑一个晚上,就把账本整理完了。罗新华还真是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几个亿的账目,没一点差错。

第二天,罗瑞和雇了一辆客车,带着大家先去工厂参观。还真像罗新华说的,深南的变化真大,到处都是建筑工地。

深南的建筑面积,比79年大了10倍不止,原来振华和震宇公司的周围,已经全部建设完毕。80年深南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建设好的工厂全部投产,大部分是制衣厂、制鞋厂、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罗瑞和领着大家,连着观看了好几个织布厂、印染厂。全都是化纤的织布厂,织布厂都有专门的印染车间。

看过几个专门的印染厂,姥姥大感疑惑:“瑞和,这印染厂那来的布匹啊?”

罗瑞和对姥姥说:“董事长,您看过附近的村庄,就明白了,这里好多村家家织布,一家好几台织布机,织好的白布,送到这里来染色。

董事长,您那震宇公司还闲着一个厂区,不行咱也开个织布厂吧。我都考察好了,织布厂比其他的厂子都赚钱。我爸说,就等您来了拿注意。”

参观了完工厂,接着罗瑞和带着他们去了附近的村庄,真的像他所说,这里的村庄,基本上都以家庭加工为主,大部分家庭都有雇工。

按照国家的政策,个体户可以雇佣10名以下的工人,可是这里的家庭,雇工超过10人的很多。

据罗瑞和说,特区特事特办,深南在雇工方面,只要雇佣双双协商好就行,连个劳务合同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