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9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早先没请灶王爷的时候,人们也没把二十三祭灶当回事。今年大部分人家都请了灶王爷,祭灶就格外的用心了。

大卫和吴馨儿听到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赶忙走出屋门,再看到院子里忙着挂鞭炮的迪迪,吴馨儿不解的问姥姥:“大姐,这是干什么啊,咋都放鞭炮?”

姥姥端着纸元宝,拿着香和麦芽糖,正在忙活着祭灶:“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大家都忙着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迪迪挂好鞭炮,过来用英语给大卫解释祭灶的事情,他也是个孩子,碰到不懂的地方,还得用华语问姥姥,两种语言来回转换,急的小脸通红。

等他们弄清的是怎么回事,大卫赶忙跑进屋里,拿出一个录像机,把姥姥的祭灶的全部过程,都录了下来。

迪迪头一次看到录像机,兴奋的不得了,特别是大卫把录像,回放给他看后,更加的兴奋。

小小少年,知道要好了,回屋里换了一身新衣服,还把头发用水沾湿了,梳理的整整齐齐。

回来就缠着大卫,让他给自己来段特写,并且用英语来了段自我介绍。

妈妈和智慧姐回来了,悠悠主动从厨房里解放出来。她不仅自己罢工了,还把智茹从厨房里拽出来,带着她一块疯玩。

悠悠觉得,自己还不如刚穿过来时,心里年龄大。姥姥说的针对,这几年下来,自己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悠悠跟着大卫学习录像技术,其实她就是装个样子,自己本来就是个中高手。

看到悠悠接手录像机,迪迪不放心的问:“老姐,你行不行啊,别把我拍歪了。”

悠悠根本不理他,扛着录像机埋头录制。这时候的录像机还是带磁带盒的,重量得有三十多斤。要不是自己身体倍棒,一会就得累趴下。

实践证明,悠悠的技术那是相当的好。迪迪的各种小动作都被她抓拍了下来,一家人看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姑奶奶笑的不行,直接安排悠悠:“悠悠,这录像机以后就归你了,多录点你们的生活情景,姑奶奶回去后,想你们了就放着看。”

家里人可是不知道悠悠的底细,他们都夸悠悠脑子聪明,学什么都快。

迪迪也顾不得搞怪了,立刻缠上悠悠:“老姐,您教教我啊,我学会了也能给您录,您的光辉形象可是比老弟好看多了。”

姑奶奶自豪的笑着说:“迪迪说的对,这是咱吴家人的优点,个顶个的漂亮。”

卫华红了脸,不好意思的对她说:“姑,哪有您这么自己夸自己的。”

“我也没说错啊,你看这俩孩子,长的这个好,迪迪和你小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我啊,看到他时都楞了,以为你还没长大哪。”

吴馨儿有点不明白了,自己没说错啊。她本来就是个直爽的性子,再加上这些年在国外年,国人说话委婉的传统,早就被她忘完了。

姥姥给她解围:“馨儿妹妹说的对,不是咱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咱家的孩子,确实长的好。”

大卫不明白,疑惑的问:“姐姐,孩子的模样怎么和卖瓜有关系?”

大家看着他那纠结的模样,又是一阵大笑。迪迪笑的弯着腰,还抢着说:“我知道,我来告诉您。”

成语故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被迪迪翻译的磕磕绊绊,不过大体意思倒是差不多。好多还是悠悠给的提示,姑奶奶吴馨儿也跟着帮忙。

大卫终于听明白,他指着吴馨儿大笑起来,兴奋的喊道:“你是王婆!”

第465章 分红

悠悠顿时奥特了,谁说外国鬼子好糊弄的,这大卫的反映也太快了吧。

吃过早饭,大卫看到代销点里人比较多,就凑过去看热闹。村里的人知道了,有事没事都来买东西,为的是瞧一眼外国鬼子。来韩屯的外村人,更是挤进代销点里,好奇的看着大卫。

他们看大卫,大卫也看他们,在大卫的眼里,他们同样是外国人。

乡亲们腼腆,进门光瞧不吱声。可大卫大方啊,他见人就打招呼:“您好,您好。”弄的大伙都不知道咋回答了。

还没孩子们大方,村里的孩子在迪迪的带动下,基本上都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对话,他们看到迪迪和大卫讲英语,都抢着和大卫交流。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用英语和大卫打招呼、问好,一片“哈喽,哈无啊有”声。

大卫楞住了,吴馨儿也奇怪:“大姐,这村里的孩子咋都会说英语?发音可挺标准,比京都的翻译强。”

“国家从初中开始设英语课,咱家的孩子跟着卫华学的,发音当然标准。

迪迪在京都,和外国人交流过,他没事就喜欢和村里的孩子用英语对话。村里的孩子是跟着他们兄妹学的,都会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