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6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文革开始,腾冲工艺品厂遭遇了红小将的打砸抢,被迫关门停产。在文革末期的1973重新投产,主要从事翡翠毛料的加工。

佩戴玉器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挂钩,原有的首饰都不敢佩戴了,更没人购买新的佩饰。故此,腾冲翡翠以玉雕为主,余下来的边角料才做些合适的佩饰。

玉雕的作品也从福禄寿禧和佛神题材,转变为以山水花鸟虫鱼为主,工艺精湛,寓意新颖。

悠悠非常的清楚,这个时期的玉雕作品,在后世几乎件件是珍品,价值连城,成为不可多得的藏品。

十几个玉石门市逛下来,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们虽然光看不买,门市里的营业员,也没露出失望的表情。

整整一天的时间,不仅没见到一宗生意成交,就是顾客都很少见到。对此,丁师傅是这么说的:“玉石生意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

悠悠逛街特别注意腾越的街道布局,她把智脑整理的当年日军藏宝地址,和现实中的地址暗自比对。幸好,新华书店里有腾冲县地图和腾越的城市图。悠悠每样买了五份,人手一份。

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舅姥娘首先发感慨:“这一天我算是开了眼,这里的东西件件都是宝贝,哪一件都能做传家宝。

不过价格也真高,一般人家可买不起。好不容易来一趟,再贵也得买几件,给老韩家留下些传家的宝贝,让子孙后代记住他们老奶奶。”

说完她自己都觉着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大伙更是笑的不行。

悠悠不可思议的问道:“舅姥娘,这都白菜价了,还贵啊?”

这个年代的翡翠,还真是白菜价。转了一天,最贵的玉雕作品,才八千多元,是工艺美术厂的镇店之宝。

其他的作品,基本上都在二千元以下。到了后世,这些作品,可都是以千万元起价。

那些首饰,价格更低,一对帝王绿的玻璃种手镯,标价280元,冰种的手镯每对100元,糯种的手镯,价格低到20元一对。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里的手镯都是成对标价,质量最差的也是糯种。

吊坠、戒面、玉佩、平安扣、帽花等小物件,价格更低,一个糯种的平安扣,价格才2元钱。

舅姥娘不这么认为:“啥叫白菜价啊,一辆大金鹿的自行车,黑市上最高要270元,这里一对手镯就要280元。快盖三间房子了,还不贵啊?”

姥姥也说:“嫂子,这里的玉器,价格真不算高,解放前,一对玻璃种的手镯,值好几根金条。好的翡翠摆件,能值几十万银元。”

舅姥娘听了,大吃一惊:“妹妹,这东西不中吃不中喝,就一样好看,能值这么多钱,真是有钱烧的。”

姥姥叹了一口气:“要不说盛世珠宝,乱市黄金。现在,这玉器的价格,比起民国的时候,的确算是白菜价。”

姥姥被悠悠带的,对白菜价这个概念,已经相当的认同了。

两个舅舅对翡翠知道的也不多,姥姥在姥爷的熏陶下,对珠宝玉器还是比较内行的。

听了姥姥对翡翠知识的讲解,娘仨终于明白了,悠悠关于翡翠白菜价的真正含义。

“那俺明天得多买些,存着给孩子们当家底,反正咱现在不差钱。要不都说庄稼冤那,俺们就是没见识。

妹妹啊,不是你说,这么好的宝贝俺都错过了,亏得俺这次带的钱多。”

来的时候,悠悠就和姥姥说要去腾冲买玉,舅姥娘知道了,特意多带了些钱。这也是援朝舅舅卖卧票的一个原因,毕竟卧铺车厢安全。

接着,几人开始讨论今天看到的玉器,只要是姥姥认为好的玉器,舅姥娘都说买。最后一合计,十几件玉雕价格接近五万。

舅姥娘也不说贵了,她老人家财大气粗:“妹妹,这些俺都要,你还得再给俺挑些,起码孙子辈的得一人一件。另外,你也给俺挑些首饰,孩子们都大了,俺得给他们准备好婚嫁的礼物。”

姥姥看着她:“嫂子,您这是带了多少钱啊?”

舅姥娘拉出床下的帆布袋子:“这些都是,十万元。”外面是绿豆,钱在绿豆里藏着。

姥姥后怕的拍着胸口,“嫂子,您就这样扔房间里。”

爱国舅舅笑着,“姑,我也是这样带的钱。服务员就是偷拿些几斤,也翻不到底下的钱。”

也亏了爱国舅舅个子高,力气大,一路带着这么大两个包,轻松的悠悠都没看出来。

等到午夜时分,招待所一片寂静,除了中间的通道的亮着几盏路灯,只有接待室里有灯光。

悠悠的捡宝活动开始了,她放出机器人,对日军的藏宝地址来了个大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