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67)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张县长对姥姥说:“韩董,谢谢您老为我们着想,不过既然我们知道了。您老也给个机会,抽时间参观一下腾冲的玉石行业。”

“好,麻烦张县长您们了,我们非常喜欢这里的翡翠,正想多了解一下。”姥姥一口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张县长他们全程陪伴,吃饭参观都是杨主任安排,并专门调了一部面包车。

外贸局的刘局长也是个健谈的,他和杨主任两人,谈起滕冲的翡翠文化,滔滔不绝。

据他俩介绍,由于腾冲经营翡翠的历史悠久,几百年来在民间散存有大量翡翠毛料和成品。

解放后,由于近30年的闭关锁国,加工翡翠的原料很难从缅甸运到腾冲,只有靠埋在地下的边角料加工生产。

改革开放后的腾冲私宅改建,谈工钱时一般只付全价的70-80%,其余的以基建挖出的玉石碎料作补充。

腾冲人的共识是:地底下不可能没有,只是多少的问题。不管地下挖出多少的宝贝,双方都不兴反悔,因此双方都能接受这个条款。

有了昨夜的挖宝行动,姥姥对这种说法是完全的赞同。

腾冲县委办的杨主任,介绍腾冲的这个“新时代风俗”时说:

“现在,很多人不愿盖房子,怕一开挖就把地底下的玉石弄跑了。

城里只要有谁家拆房子,就会围着许多人,一般地底下的东西,谁先捡到就是谁的。

地底下的这个习惯,甚至影响到我们小娃娃的读书学习。

腾冲好多小学生,上学时都会随身别一把小耙子,上学放学路过,见到市政扩建的工地动土时,都会凑上去耙一耙,掏一掏,在土里整几块玉石碎料回家去。”

第519章 扫货

这种地底下刨出的老玉碎料,是加工小挂件、小物件的抢手材料。

因此,腾冲仍然是国内翡翠旧货经营的主要市场,外贸部门收购和销售民间遗存的毛料和成品。

腾冲县外贸局封存着几朝遗留的翡翠边角料,堆积了几大仓库,每箱50千克。

现在以每箱七元的价格出售给沿海各省市,听说好些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港岛和日本。里面的边角料有水有色,蚕豆大小一块角料作成饰品后,就是一箱成本的上百倍。

这些边角料,可比后世赌石的老坑料强多了,悠悠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捡到宝了。

提起这些,刘局长专门问姥姥:“韩董,您要是有兴趣,可以买些边角料存着,肯定亏不了。”

姥姥看着兴奋的悠悠,那里不懂她的心思,立马表态:“好啊,既然来到了腾冲,我也撞撞运气,买些原石回去。”

姥姥要的可是大手笔,到了外贸局的仓库,一次性要了两千箱。外贸局的刘局长高兴坏了,主动把托运的事情给揽了过去。

看到姥姥的大手笔,张县长带着他们去了荷花镇。提到腾冲翡翠,除了腾冲县城内的翡翠门市,那就是荷花镇。

荷花镇,属于腾冲县下属的一个乡镇。距离腾冲县城20多公里。驾车约半小时车程。在路上,张县长给他们解说了,为什么说提到腾冲翡翠,不得不提荷花镇呢?

荷花镇是腾冲最主要的翡翠加工集散地,腾冲本地加工的翡翠,至少90%都来自荷花镇。而荷花镇的翡翠加工又主要集中在两个村,一个是雨伞村,另一个是肖庄村。这两个村从事翡翠玉石加工的达到了上百户。

翡翠加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业,翡翠加工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手工活,而不是大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产品。

因为翡翠毛料千差万别,颜色、质地、种头不一样,价值也不一样,适合雕刻成哪种体裁也不一样。

翡翠雕刻讲究的就是雕刻师傅的创意,雕刻师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创意,实现该块翡翠料的最大价值。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腾冲依然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层面。

翡翠雕刻加工也只能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的长久发展。翡翠饰品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

翡翠产品里面,越是特殊,越是少的品种,价格也就越高,正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吧。

只有到了荷花镇,才能真正的感觉到腾越人的翡翠情结。腾越人崇玉、爱玉,在家中、茶楼、酒馆,茶余饭后,翡翠是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无论大人、孩子,许多人都可以把一串串翡翠的传奇故事讲得出神入化。

腾冲人祭扫、避邪用的是翡翠,手上戴的、身上挂的、家居装点收藏的,大多是翡翠。会亲访友、谈婚论嫁,送的礼物中最贵重的是翡翠。

老祖母临终时,郑重交待的,必然是家传数代的老玉镯子。翡翠渗入了腾冲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