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7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得知年后垫村台,大伙的议题从建房子转到了拆房子上。拆房子不难,全村人的住宿成了大问题。

村台两个月的时间垫起来,就到农历的三月底了,五月初就该收麦了。盖房子就四月份一个月的时间,一家的院子主房加配房,最少得十天的时间。二十个建筑队同时开工,全村的房子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建成。

韩屯村最多能凑出两个建房的班子,其他的都得请其他村的建筑队。关键是整个滩区的村庄都集中在四月份建房,建筑队也难找。

垫防台的这俩月,全村六十多家,村里的公用房根本安排不开。再说了,现在和发洪水不一样,服装厂和卫生室的房子都有用途,根本腾不出来。

还是二爷先说话:“村里的房子不够,咱就搭窝棚,别的村大冬天都是在窝棚和地窨子里熬过来的。过了年天就暖和了,住几个月的窝棚不算啥。”

第526章 家属院

村里的年轻人坐一块,他们还是推志杰出来说话:“老二爷,让您们这些老人住窝棚,俺们这些年轻人这心里过不去。

咱村的南防台空地多,过年俺们就先去建两排房子,让您们老人住。”

几个村干部听力都点头,他们几个和援朝舅舅商议了一下,就做出了决定。悠悠舅姥爷是村支书,就由他给大伙宣布。

“刚才俺们几个商量了个方案,说出来大伙议议。咱村的养猪场和牛屋都没动势,咱收拾出来接着用。防台上的牲口棚都拆了,腾出来地方全部盖成房子。

能盖6排房子的,每排10间,加上原来剩下的几间房,每家一间房,孩子们还是住教室,最多凑合半年的时间,各家的房子就盖好了,入冬前大伙都能住新房。

一间房虽然挤了些,不过咋着也比住窝棚强。咱村和别的村庄不一样,家家户户都有大笔的钱,家里的大件都置办齐了,得以安全为主。咱这些房子单独打院墙,和学校工厂全都隔离开。”

舅姥爷的话刚说完,“高高三”就开口了:“单独拉院子好,咱也跟城里一样,住上家属院了。依我说啊,咱村里的食堂也加上早饭吧。大伙就在食堂吃,省得开火了。

一间房子光东西就放满了,哪有做饭的地方啊。咱还和上水时一样,买票吃饭,吃好吃孬,吃多吃少,全凭个人心意。”

他这话大伙都同意:“老高爷这话说的好,咱这食堂还真得开起来。这样大伙都省事。”

“俺同意老高爷的提议!”

“俺也同意!”

“高高三”高兴了,大声的喊道:“我说爷们,大伙也别瞎呛呛了,同意的举手。”

大伙还真买他的帐,齐刷刷的把手举了起来。

韩屯村的食堂,平时早饭做的少,只有学校的教师和住院的病人吃早饭。

今年发大水时,各家的粮食都上交到村里了,过后各家都是吃多少领多少,家里基本上没有余粮。

现在,村里蒸馍的人家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在食堂里买着吃,食堂一天三顿供应热馍,拿回家就能吃。

好多人家中午晚上都在食堂吃,剩下做饭的时间,加班干点活计就能把饭钱挣出来了。

拆旧房盖新房,收拾养猪场和牲口棚,各家的家畜也得建棚。年后,垫村台,外来民工最少得五百人,各家的青山羊都得圈养了。这些活计,都得以男劳力为主。

大伙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年后再招收50名工人,补充到肉联厂和面粉厂,自己村只留管理人员。

现在韩屯村已经招收了130名附近村的工人,肉联厂80人,面粉厂50人。每天两班制,八小时工作制。每月基本工资工资50元,奖金计件最高20元。

所有工人基本上都能拿到70元的工资,比国家的正式职工都高。能在韩屯上班,成了男青年的期盼。

农村从五八年实行集体经济,到八零年土地承包到户,历经二十多年的集体劳动,广大农民已经习惯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基本上跟着日头走,天明忙到天黑。没有国家工作人员早八晚六的时间概念,也没有午休的习惯。

韩屯两班制的工作制度,早班上五六点到下午二点。晚班下午二点到晚上十点。除了晚上下班晚些,在人们的意识里,就是一天上一晌的班,农活挣钱两不误。

在韩屯村工厂里上班的男青年,成了人们眼里的香饽饽,最大的实惠是好找对象,彩礼多少女方都没意见。

过了夜里12点,村里的人才回去,已经进入新的一年了,家里的孩子们也都睡熟了。

一家人总算是坐到了一起,姥姥拿着悠悠算好的帐,刚说了个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