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93)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这两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饲料也多了,可一家最多也就是喂两头猪。

附近滩区的村庄,黄河岸边全部被悠悠种上了苜蓿草,不过他们村的滩涂地最多百十亩,每户只能养三四头猪。

韩屯和石庙村,由于黄河北移,滩涂地多达几百亩,为村民养殖提供的富足的饲料。

像平城县的李村,黄河南移,村里的耕地都成了河底,庄稼种到了河沿边,苜蓿草都被他们锄干净了。

养鸭子是靠的村前的千亩塘子坑,冬季喂苜蓿草粉。石庙村的塘子坑面积少,多的一家养十几只,还有好多人家没养。

韩屯村正是靠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养殖才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家家收入居丰。

要是让村民在养殖和住楼中选择,估计大家宁愿住平房,也不会放弃养殖。

娘俩说着说着,不自觉的声音就大了,二爷年纪大觉浅,车子稍微的颠簸,就醒了过来。

听了娘俩的议论,担心的问:“秀芹,俺没出过远门,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过别墅。以前成天楼上楼下的喊口号,知道住楼是好事。

可听了你刚才的话,俺咋猜思着不对劲。咱庄稼人不喂生灵(家畜)可不行,别说现在一年买几千块钱了,就是一年二三百块,也是笔大收入,够给家里置办个大件。”

姥姥赶紧给他解释:“二爷,我就在京都见过婉莹的别墅,也没见过农村的楼房是啥样。就是觉得京都的别墅住着是好,可养生灵子不太合适。咱这不是去参观吗,到地方就知道了。”

二爷也说:“原来养一头猪也没觉得咋着,这养的多了,家里的味道确实不好。特别是阴雨天,满院子都是猪粪的臭味。

依俺说,盖楼还不如建个好猪圈,就像咱村里的猪圈那样,自动刮粪,自来水冲洗,干净卫生。各家再建个沼气池,做饭都不用烧锅。

沼渣肥地比土杂肥好,一年清理两次就行,比天天出圈轻省多了。”

得,娘俩纠结的养殖问题,被二爷一句话给解决了。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实践出真知。

悠悠由衷的敬佩:“老姥爷,您老就是高,境界高眼界也高,不愧是村里的家族长,领路人。”

二爷紧张的说话都打别:“悠悠,现在可不行封建那一套,俺可不是啥家族长。要说领路人,你舅姥爷才是。”

姥姥也不管悠悠正在开车,伸手照着悠悠的后背就给了几捶:“让你胡说,越大越没把门的。好好开车,大人说话小孩子少插嘴。

不过二爷,悠悠说的也对,您老这想法确实好。”

唉,咋又犯了这个年代的忌讳,家族长自解放后就被归入封建残余之列,属于被批斗的范围。

虽说改革开放三年多了,可经过解放后三十多年的洗脑,人们的言论还是没放开,好多的话心里认可不敢公开的说出口。

悠悠认命的闭嘴,可姥姥和二爷聊开了,话题就是各家建猪圈和沼气池,用工用料成本面面俱到。

农学院给村里建猪圈和沼气池时,二爷全程陪同,各个环节门清。

据他老人家估算,建成两个高标准的猪舍和一个小型的沼气池,得花费二千多元,能建一处五间主房的砖瓦院子。

二爷发愁的说:“花费大咱村里不怕,沙子水泥和钢筋难办?全村人都建,用量太大了。”

“二爷,这些物资都包在我身上,您老给大伙说声,尽管放心的建。”有悠悠的商城做后盾,姥姥话说的特有底气。

悠悠商人本性使然,特别的肉疼,后世的环评要求严,这些物资供应充裕足可价格高啊。

现在,这些物资属于国家调控范围,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缺口越来越大,计划内外价格差了两倍。即便是市场上的最高价,也比悠悠商城里的价格便宜。

平时乡亲们用沙子水泥,都是托悠悠姥姥代买,姥姥全部按照国家定价收钱。

每次倒腾这些货物,悠悠都喊亏本,姥姥就说她奸商,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第540章 典范村

“一把铜钱就赚回来了,你存了一库房的铜钱,得懂得回报。”

“秀芹,这和平时不一样,一家最多用十袋八袋的水泥。要是咱全村都建,数量就大了,除了砖瓦全部是水泥沙子,比建房子用量大多了。

钢材的用量也大,不仅用钢筋,还得用钢板,听说钢材的差价更高。

秀芹啊,你这次听二爷的,就按市场价卖。二爷知道你家在外面开着大厂子,可要按国家定价卖,你赔的也太多了。

这几年让你带的,咱村里家家富足,说啥也不能坑自家的闺女,更不能亏你这有情有义的好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