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97)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就你们村这条件,傻子才愿意出去,县高官也没你们村的待遇好,家家户户住楼房。”

接着就对李专员他们这些来参观的人说:“吃过饭咱们就去村民家里看看,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大岳庄这全国闻名的共产主义样板村,到底有多好了。”

饭后,每人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作为饭后水果,这是大岳庄免费提供的,他们村自己的温室大棚生产的。

黄瓜在这个季节算是稀罕东西,临水地区夏季西红柿都少见,韩屯村的人除了悠悠家,其他人都没吃过西红柿。

韩玉峰感慨的说:“西红柿咱没吃过,这黄瓜咋也比咱们种的好吃,我这本事还是没学到家。

援朝,还得麻烦你,给你们大学的老师打个申请,我接着去学习,说啥得把咱村的温室大棚建起来。

玉林哥,咱村里出钱多垫二亩村台吧,把大棚建在村台上,以后就是上水也能有菜吃。”

没用韩玉林表态,李专员就给了回话:“玉峰你这想法好,解决了滩区人们的吃菜问题,我特批给你们村五亩的村台。

不过你得给我把菜种好了,明年的现在,我去你们村吃黄瓜。”

把个韩玉峰激动的,说话都打结巴:“李专员,您就放心吧,我保证让您吃上。”

韩玉峰这话也不算夸大,去年他在温室大棚种的黄瓜,就比大田里的早上市两月。

李专员高兴之余,叹了口气:“温室大棚确实好,可造价太高,咱全区就临水市郊有十个。”

石庙村的干部相互看了看,摇头加点头,最后什么也没说。

李专员看着他们的动静,说道:“石支书,你们也别说我偏心,你村里要是能建温室大棚,我照样给你们批村台指标。”

石支书苦笑着说:“李书记,俺们摇头是没有资金,点头就是不给您张口了。”

接着他又说:“不过我们这一趟来的值,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在家俺们想都不敢想,咱农村人也能过这样好的日子。喊了几十年的共产主义社会,今天俺算是看到真的了。”

石支书说出了所有来人的心声,接下来的参观更是加深大家的共识。

大岳庄的工厂和城镇不同,除个别的车间外,大部分车间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相同,上班时间每天八个小时,上午下午各四个小时,中间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也只有中午的时候,各家才有人,是参观家庭的最佳时间。

跟着岳书记刚走进村口,大伙就齐声喊好,悠悠更是一阵恍惚,以为自己走进了京大的别墅区。

街道横平竖直,平坦柏油路面两旁,绿化松树青翠欲滴,给整个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五百多栋相同的别墅排列整齐,就连院落都是相同的。青松的掩盖下,青石红瓦铸铁的花样围墙,美轮美奂让人震撼。

各家的别墅都是独栋建筑,半亩的院落内楼房占了120个平方,二百平方的院落里,除了果树就是花草。现在正是初春季节,桃红柳绿梨花白,赏心悦目。

铁栅栏围墙挡不住视线,一眼望去,家家都是小花园。别说猪圈羊棚了,连个鸡窝都少见。

院落坐北朝南,院门朝南开。现在午休,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很多院落里都有人在整理花草,隔着院落交谈着。

第543章 随便看

看到岳书记带人过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纷纷起身打招呼:“岳书记,今天来的是哪里的客人,进来喝口茶。”

“这是临水地区的客人,来看看大伙的生活情况,千里之遥来一次不易,你们也要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

岳书记转过头对大家说:“各位领导,院门敞开的,您们可以随便进去参观,我们的村民都好客,大家不用拘束。”

岳书记话音刚落,附近的几户人家就走了出来,邀请大家去家里喝茶,悠悠和姥姥被一对老年人给请到家里。

老人看悠悠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说道:“闺女,你来俺们家拍吧,不是奶奶说大话,俺家这院子是村里最好看的,俺老头子就喜欢种花养草。”

老人家的院子可真漂亮,七彩的蔷薇爬满了栅栏墙,楼房的东西两面,爬满了密集的嫩绿爬山虎。

院子里除了果树外,摆放着十几盆形态各异的盆景,搭配着错落有致的各种奇石,鹅卵石铺成的曲折小道,葡萄架下的石桌石凳。

院落虽小,却给人一种园林般的感觉。

楼房的两旁各有两米的空间,北边栽着翠竹,南边和楼房并齐围着竹篱笆,几只芦花鸡在竹丛下悠闲的觅食。

老太太笑呵呵的说:“我家老头子干啥都特别,喂鸡专挑芦花鸡,几个孩子家的芦花鸡都给他送过来了。”